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建築的惑星/偽造鎮

【聯合報╱李清志/文】 2010.04.05 03:12 am




便捷的鐵道通勤系統是造鎮成功的重要關鍵。
李清志/攝影
「造鎮」這個字眼在台灣已經變成房地產廣告商愛用的夢幻字眼,他們利用「造鎮」這個名詞,編織出一個充滿夢幻色彩的理想國,那是個「新市鎮」,有如《聖經‧啟示錄》裡描述的「新天新地」,在那裡不再有罪惡,不再有眼淚,人們居住其中,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造鎮」這個字眼的確隱含著「從無到有」的意涵,因此新市鎮中的一切都是新穎美好的,不會有舊市鎮的醜陋、骯髒與罪惡;「造鎮」這個字眼也意味著人們在此可以展開人生的新頁,人們在其中工作、居住、休閒玩樂,完全拋棄過去舊社區的種種困擾與包袱。因此房地產廣告商利用「造鎮」這個術語,哄騙、吸引人們舉家搬遷到新社區居住,達到促銷房地產的目的。

事實上,在西方都市計畫歷史中,「造鎮」與「理想國」(Idea city)是十分接近的概念,雖然「理想國」猶如「烏托邦」,是人類社會可遇不可求的境界,但是歷史上許多造鎮案例,其實正是希望造就一座符合造鎮者理想的國度。

一座基本的新市鎮,必須滿足居民食、衣、住、行、育、樂等各項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讓居民擁有工作的機會,因此歷史上最早的新市鎮都與「公司鎮」有關,所謂的「公司鎮」就是大型企業在自己工廠附近,建造新市鎮供員工們居住生活,以便工作者可以就近工作。

對於那些非「公司鎮」的新市鎮,建造連接大都市的通勤交通系統,使得居民可以便捷通勤,便成為「造鎮」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其次是公園、學校、市場、購物中心、餐廳、遊樂場,以及圖書館,甚至教堂、殯儀館、墓園等等,都是「造鎮」計畫中,必須考量與計畫的項目。

日本的許多鐵道公司擅長「造鎮」計畫,他們鋪設鐵道之後,就在每個站區規畫新市鎮,新市鎮除了通勤軌道之外,還有商場、學校、托兒所,使得所有移民至此的新居民,在生活上得以無後顧之憂。反觀台灣許多新市鎮的規畫,因為沒有便捷的通勤系統,以至於「造鎮」計畫失敗收場,許多號稱「造鎮」的房地產推案,只是蓋出一大批住宅大樓,等到大量人口移入後,才發現原本的學校太小,無法容納暴增的新居民學童,導致許多學齡兒童連上學都成了問題。

台灣房地產廣告商大肆編織的「造鎮」夢想,其實只是以「造鎮」之名,行房地產「炒作」之實。

【2010/04/05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