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台灣古文明研究室

台灣古文明研究室主持人何顯榮教授認為台灣就是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的古文明亞特蘭提斯,「已有國際學者也認同,應該藉此發展觀光,但台灣卻不重視,相當可惜。」不過,中研院考古學家劉益昌認為,目前研究證據難以證明台灣就是亞特蘭提斯古文明。何顯榮說,大家應正視亞特蘭提斯古文明的研究,甚至可以發展觀光資源。他應員青藝術協會與田中鎮公所邀請,將於10月24日晚間7時在田中火車站旁藝文走廊舉辦第一場「認識史前台灣」的演講,系列講座還有5場。何顯榮昨天表示,早在民國90年就曾邀請英國知名學者作家葛拉漢與日本學者大地舜,到澎湖實地探勘虎井沉城,證實海底沉城的確是人工建造文明。他也曾在國際亞太海岸學術會議發表論文,指出柏拉圖所提1萬2千年前的「太陽帝國」亞特蘭提斯古文明,一夕間被大洪水消滅,應與台灣東北角在史前時代發生的「超級大海嘯」是同一事件。何顯榮也提出包括亞特蘭提斯的16項線索,在世界上只有在台灣島看得到,而其首都波塞多尼亞就在台灣蘇澳,可從蘇澳的三色石材得到印證。他提出的古文明遺跡還包括台北七星山金字塔與其他的巨石文明同為古代文明遺跡,及基隆老鷹石斷頭的5個石榫凹槽等。中研院考古學家劉益昌表示,他尊重何顯榮的研究,不過他並不相信台灣島就是亞特蘭提斯古文明所在地,目前沒有足夠的考古證據支持這樣的說法。「不過,研究台灣史前文明的確應受重視,大家可以再討論研究。」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世界超級名廚

27歲朱昱瑋 受封世界超級名廚

2015-08-31 13:51:58 中央社 台北31日電


一本食譜書,點燃朱昱瑋的廚師魂。台籍廚師朱昱瑋高一就休學在餐廳當學徒,年僅27歲就當上五星飯店副主廚,近期更在米蘭世博料理大賽中過關斬將,受封「世界超級名廚」。2015世博會美食與時尚世界大賽27日在義大利米蘭開打,吸引全球超過1000名廚師角逐,台籍廚師黃品棠、宋建良雙雙獲「食神榮譽大獎」,而年僅27歲的台灣廚師朱昱瑋更是在比賽中脫穎而出,不僅獲得「特別金獎」,世博會更授予「世界超級名廚」、「世界新星名廚」封號。朱昱瑋現任台北威斯汀六福皇宮中餐宴會副主廚,從小不愛讀書的他,因姊姊的一本食譜書,點燃他對料理的熱情。「習得一技之長比死讀書更重要」朱昱瑋說,高職只念了一學期,他便休學去餐廳當學徒,18歲起拜師香港五星級名廚何京寶,專攻創意粵菜。這次在義大利,朱昱瑋究竟以什麼料理驚艷評審?朱昱瑋坦言,就是要「出其不意」。朱昱瑋解釋,歐洲人飲食相當單純,鵝肝就是鵝肝、牛肉就是牛肉,因此他發揮創意將食材重組,例如將鵝肝慕絲包入融化的起司中做成「起司鵝肝卷」,並以日本和牛包裹羅勒、芝麻葉後香烤成「羅勒和牛卷」,獨特的香氣與口感虜獲評審的胃,獲得超越金獎的「特別金獎」。朱昱瑋表示,為準備這次比賽,近3個月每晚9時下班後,還得擠出1、2小時練習,不斷調整讓菜色口味、擺盤更完美;即便沒有申請任何政府補助,朱昱瑋比賽時仍身著印有中華民國國旗的制服,替台灣爭光。「料理有無限可能」朱昱瑋表示,鑽研料理的過程,不僅讓他交到許多朋友,更讓他學會情緒管理。他說,雖然自己學歷不高做不了什麼大事,但仍希望透過廚藝替社會注入正面能量,近期將引進德國美食慈善聯盟,盼更多人一起用廚藝做愛心。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基改

「反基改」究竟是反理念?技術?還是壟斷?

2015-02-09 17:03:15


photo credit:★Rica☆(CC BY-SA 2.0)

分享
義美最近一直砲打政府的農業與食安政策,總是標榜其產品來自非基改作物,在統一等企業失去台灣人信任之後,義美不管說什麼話似乎都變成主婦的標竿、環團的心頭好和社會的良心,在網路上馬上被做成圖片狂推。我不是研究基改作物的專家,但我以「具有普通生物學常識」的演化生態學者的觀點思索這個議題,而我一點都不認為基改作物議題應該被如此簡化,並且成為一種信仰:一、我們先弄清楚基改是什麼而不是聽到基改就抓狂:在蓄養動物與栽培作物的過程中,選擇什麼都不做就是友善大地嗎?基改議題牽涉廣泛,從基改的必要性,外來基因的來源與選擇,基改後作物對非生物與生物因子的影響,基改是否可改善農藥與環境荷爾蒙過量問題,以及產銷制度與商業運轉是否存在許多不公平等等。但我認為在台灣媒體上較常出現的基改議題都鎖定在「基改作物對環境與生物形成另一種危害、其種子的產銷形成另一種剝削與壟斷、其研發產製過程被掩蓋或不透明,加上其市場與研發前景被過度追捧」。但不是所有的基改都是如此,另外,基改議題不只涉及玉米與大豆,還有動物,包含食用、觀賞與病媒用途。二、我們先談各式基改的初衷與差異:
  1. 有些科學家研發基改作物的本意是希望農民減少使用農藥,降低對土壤與環境的毒害。這對農業環境的永續、對田間工作者的健康,對生態環境來說聽起來是個三贏的概念。
  2. 但有些科學家研發基改作物的本意並沒有顧及基本的生態學常識,也就是能量與物質循環、作物生產力與損耗地力之間的取捨,還有食物鏈。因此我們也會看到一些例如「讓樹自己發光就不需要電力照明」、「一個稻穀最好就是一碗飯的份量」,或是「一種作物的生長過程中可以只殺死部份雜草與害蟲,開出很多花還要結很多果」的構想。這樣的構想對某些研究領域來說是很有趣的,但對生態與環境領域來說像是個莫名的災難。
  3. 有些基改構想與產物著重於產品在消費端的新鮮感,但沒有把自己擺在「基改生物安全」的大架構下,所以犧牲了動物福利並帶來環境隱憂。好比被農委會當成是研發驕傲的螢光魚,原本只是用來當成外源基因表現在斑馬魚或稻田魚的一種研究技術,後來被業者認為有利可圖而成為大量生產與開發的商品,然而這種技術與商品則被歐美國家認為危害動物福利且有環境疑慮而不許輸入。

三、第一種初衷看起來是最好的,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美好,其原因在於:基改作物的外源基因所發揮的功能若不具備專一性,那麼對農業生態系中其它的生物(例如天敵昆蟲,與其它植物)就是一種災難,而偏偏大多數基改作物所要對抗的「有害生物」都不具專一性。有時候我們以為解決弭平了一個問題,但另一個問題又接連產生。例如為了降低殺草劑使用而開發出來的作物有可能反而助長新入侵種的嚴重性,也就是說一好沒有兩好,就算一開始的想法是好的,但事實上我們就是控制不了這個技術所帶來的所有效應。四、不盡然所有的基改都必然有問題如果那個基因其實只是取自近緣物種或是其野生祖先,問題真的比較小。因為近緣物種之間會有基因水平轉移,基因滲漏,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以人為的方式來導入「經過天擇的產物」不盡然就會產生高於自然突變的任何風險。這類的基改產物並不是沒有研發單位在進行,只是媒體與環團在討論通常不是這類的基改作物,這也使得在方向上比較正面的基改技術與理念被掩蓋了。五、那吃基改作物對人體會有什麼危害嗎?坦白說,網路謠言與斷章取義的東西非常多,但目前沒有什麼確實的證據。有些被宣稱有證據的論文也經常被認為在方法論上千瘡百孔(然部份研究團隊有可能訴諸媒體宣稱論文發表被打壓)。先前就有研究指出我們平常吃的東西(例如生菜),其DNA碎片有可能進入血液,這也告訴我們就算我們吃非基改食物,其它生物的DNA碎片都是可以進入血液的。但是這必然會有影響嗎?DNA就像磁鐵一樣隨便找地方接上吸附就產生體細胞與生殖細胞的突變嗎?並不是好嗎?這也未免低估生物的免疫與遺傳機制了。研發基改作物的部份理念就是打算處理農藥的濫用問題,但是之所以會濫用農藥有很大一部份是來自於市場對數量、大小、產期以及外觀的需求。如果從消費文化開始改變,大家都要無毒有機,醜醜的也沒關係,是不是就能降低不必要的生產與土地利用方式?聽起來是美好的。但不要忘了作物與經濟動物的生產是全球性議題,並不是幾個年輕人回鄉種菜覺得自給自足問題就解決了。你買一盒鮭魚沙拉,裏面可能就有智利來的鮭魚、美國的玉米、越南的菜、台灣的蕃茄。我們不能以為追求到小小一片土地的美好而忽視全球糧食分配不均的事實,而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基改作物的理念是為了因應糧食生產不足,以其氣候變遷對作物生產的衝擊。我認為義美砲打中央部份的理由是對的,例如國家對於基改作物根本沒有明確的主軸與中心思想,只是受制各既得利益團體的需求被拉扯成形,一再誇大產值與願景以合理化其施政方向,且忽視其它不同可能性的努力。但,我又認為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反對所有的基改。如果是標示問題,就做好標示;如果是研發問題,就討論研發;如果是壟斷問題,就討論如何作到公平貿易。但就是不要聽聞基改就跳腳,因為我們人類千年以來對所有動物與植物的育種,都是基改,在育種過程中我們甚至也大玩雜交不是嗎?所以很多人都說反基改,但是反的究竟是那個環節呢? *加入鳴人堂粉絲專頁,請至【鳴人堂@udn】

顏聖紘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專長為系統分類學、演化生態學、擬態生物學,以及野生動物貿易管理政策。關切教育、生態保育與環境政策、與社會公義事務。 奇獸飼育學:http://magical-creatures.blogspot.tw/

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養生參考站




http://www.tunghai74.org/letters/healthtip3-9-12.htm


健身的人為什麼都吃香蕉?盤點3大好處讓你更愛它

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開始健身之後,連帶的飲食習慣也改變,而在許多健身的人的菜單當中,香蕉幾乎是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

台灣曾經是著名的香蕉王國,要買到香蕉可說是超級容易。而現在連便利商店都趕上這股飲食熱潮,在店內販售單根的香蕉,雖然單價較高,但仍然有其市場。

香蕉的熱量其實也不高,一根從90卡上下到120幾卡左右不等,究竟為何過往毫不起眼的量產水果,如今會變成健身族群眼中的補給必備良品呢?就讓小編來為你說明!

含有豐富的鉀

香蕉本身就含有豐富的鉀,可以提供大量的鉀予人體,而一根普通大小的香蕉所能夠提供鉀含量,大約是每日人體需鉀量的10% – 14%左右。

鉀可以幫助人體維持血糖血壓,以及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此外,對運動者而言,若沒有補充足夠的鉀,很可能會在運動的時候痙攣,這是會影響運動員安全的喔!

也曾經有研究指出,在做為樣本的230位女性受試者中,曾經經歷肌肉抽痛或痙攣者,普遍鉀含量較低。人們在健身時,會消耗掉一定的鉀元素,因此在運動之前先吃一根香蕉,是可以有效避免抽筋的。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

一根普通大小的香蕉,就含有27克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人體的運行中,會分解或是轉換成葡萄糖,再經由胰島素轉換成肝醣,儲存在我們的身體中。

如大家所知,當有需要時,身體會再次把肝醣拿出來,重新轉換為葡萄糖,而葡萄糖就像是人體的汽油,當身體有了足夠的能量,人體才能順利地啟動每個系統的運作。

對健身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運動後,血液裡面含有足夠的葡萄糖能量,才可以好好的修復訓練過後受損的肌肉組織,刺激身體使用我們補充的高蛋白食品,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

提供高度的飽足感

對於正在健身路上,或是正要踏入健身世界的各位而言,有時候最困難的並不是起身去運動,而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如果你正在從每天宵夜零食持續不斷的生活,轉變為少油少鹽的健康人生中,想必要克服嘴饞的壞習慣,是最為困難的!

此時香蕉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代替品了,除了它低脂低卡路里的特性之外,香蕉也是一種高纖維的水果。纖維質不但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助於提供穩定的葡萄糖流,為人體提供固定的能量來源。

香蕉的好處還不只如此,高纖維的食物可以使你的飽足感up up,不會再多去攝取其他的垃圾食物外,還能減少你日常生活中,對於糖類的攝取量,對於不吃糖就渾身不舒服的人來說,是很好的代替品喔!

此外,香蕉還能夠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你的體內循環,除了有助於健身成果之外,也能帶給你一個輕盈的人生喔!香蕉的纖維質不但可以幫助消化,還有助於提供穩定的葡萄糖流,為人體提供固定的能量來...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自然怪咖:生活週記

跟屁蟲上菜市場

2015-01-23 03:02:07 聯合報 黃一峰


從小我就是個好奇寶寶,「為什麼」三個字是我最常掛在嘴上的,阿姨常調侃我是不是要寫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當時一本暢銷書書名)。提問的前提是,我不止愛問「為什麼」,也愛當大人的跟屁蟲,不管媽媽在打掃、澆花,旁邊都少不了我。而我最愛跟的,是和媽媽上菜市場。很多大人不愛上菜市場,原因無非是嫌髒、嫌亂,連大人都不愛,更何況是孩子?而對怪咖小孩我來說就不一樣了,菜市場裡的各種蔬菜、水果、魚、蝦、貝類都是引起我好奇心的對象,哪還顧得了潮濕與髒亂?因為媽媽的職業是廚師,因此大約兩三天就得上一次菜市場,而我這小跟屁蟲每次都藉著「幫媽媽提菜」的名義,到菜市場進行生物觀察。媽媽也不知哪來的耐心,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教我認識蔬菜、水果與魚蝦。蔥、薑、蒜這些調味的菜,我很小就能聞出其不同,應該也是拜常上菜市場之賜,但菜市場裡最令我著迷的,是讓很多家庭主婦卻步的魚攤。每次經過魚攤,我都會駐足好久,盯著檯面上的各種海產魚類瞧,烏魚、黃魚、鱸魚、透抽、章魚……皆是熟面孔。而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觸摸活透抽身體的反應。剛開始我有點害怕,因為手上會沾上滑滑的腥臭黏液,但活透抽一被碰觸,身上一點一點的彩色斑點便會不斷轉換顏色,暗紅、橙黃、靛藍……這些對媽媽來說是挑選新鮮漁獲的指標,而我卻像是看了一場大自然的魔法表演。一般時節的魚攤,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漁獲;到了秋天,除了淡水魚、海水魚以外,各種蝦蟹更是讓我目不暇給。我這個跟屁蟲在市場可是小有名氣,因為少有孩子那麼好奇,有時候賣魚的叔叔還會從他裝淡水魚的大臉盆裡找出一些小魚送給我,所以當其他小朋友在養金魚時,我已經養起吳郭魚、泥鰍,甚至鱔魚了!菜市場不但滿足了我的好奇心,還滿足了我的視覺、味覺、觸覺、嗅覺和聽覺。幾年前看到一篇網路報導,講一個美國研究生在報告裡,寫著雞有六條腿,教授問他為何會這樣認為,他說是因為超市販賣的雞腿是六隻一盤!當時我把這個新聞當成瞎扯的笑話一則,但在幾年前,朋友的姪子也鬧了同樣的笑話。老師在小朋友的聯絡簿上寫著:「請家長有空帶孩子去市場看一下雞的模樣」。媽媽問孩子怎麼回事,孩子說因為他寫「雞有四條腿」,「怎會是四條腿呢?」媽媽不死心繼續問,「因為妳每次買回來的雞腿都是四隻一盤,剛好你、爸爸、妹妹和我各一隻!」網路笑話竟然成真了,孩子沒去過市場,當然不知道我們的食物還沒煮熟前的模樣。雖然從2013年開始,市場禁止販售活雞,但這荒謬的現象真的值得父母三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