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水梨

 苗栗縣水梨正當季,三灣鄉、頭份市、卓蘭鎮9個社區自主提案聯合行銷活動,今天在縣府暖身,其中一顆可以重5台斤的「寶島甘露」梨吸睛,副縣長鄧桂菊等人都驚艷。

三灣鄉大河、永和、頭份市廣興、興隆,及卓蘭鎮坪林、景山、雙連、食水坑、東盛社區,9社區聯合行銷活動「漫活梨享 音樂饗宴」,8月27日、28日在南庄遊客中心登場,希望遊客現場採購嘗鮮,並規畫藝文表演,及竹蜻蜓、葫蘆吊飾DIY等親子體驗活動。

「漫活梨享 音樂饗宴」今天在縣府暖身,展示水梨鮮果、果乾,及東方美人茶、酸柑茶等,其中,寶島甘露梨引人注目,梨農說,寶島甘露發展6年的新品種,果實碩大,可以達5台斤,細緻多汁有甘蔗香味,最重要是本土品種,梨穗不用外求日本

新品種「寶島甘露」梨一顆可以重5台斤,果實碩大吸睛。記者范榮達/攝影
新品種「寶島甘露」梨一顆可以重5台斤,果實碩大吸睛。記者范榮達/攝影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檸檬

 為檢視高雄智慧農成果,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會同農業局,今天到旗山訪視智慧水耕蔬菜「樂霖鮮蔬農場」,及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悠綠客」;並展示植保機農噴、全國首創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及黃檸檬催熟智慧監控,三項智慧農業科技的建置成果。

現年36歲的莊承翰曾是越野單車國手,退去選手身分後,在台北從事自行車業務,因家鄉爺爺、奶奶相繼過世,奔喪期間,看見退休的父親獨自看顧果園,深感務農人口老化的問題,不忍家父辛苦,便決定辭職,返鄉扛起檸檬園的重擔。

莊承翰從務農門外漢重新學起,這8年期間,不僅掌握種植技術,讓果品熱銷,更成立生產合作社,打造「台灣本土黃檸檬」;種植方面導入植保機協助農噴、AI輔助檸檬選別及智慧催熟監控系統,成為今年高雄的智慧農業示範場域。

莊承翰說,務農是苦力活,加上高齡化,人力吃緊,就必須設法改善,因此近年導入機械化、自動化等,讓工作變得更有效率,有助於檸檬精準生產、品質提升,更增加一般餐飲集團、通路銷售與小農合作意願。

市府農業局表示,市府這2年投入近800萬進行智慧農業發展,加上中央近幾年推動,讓原先停留在系統建置的智慧農業,開始走向第一線並將相關科技落實到種植、生產來增加效益。

羅達生表示,大數據對智慧農業發展相當重要,利用數據,有助於農作物對環境控制、病蟲害防治及藥物噴灑決策等,不僅節省人力,提高生產效率,也迎合市場需求。

他還說,市府透過智慧農業補助計畫,兩年來已輔導40場智慧農業種子案場,有效提升生產良率與效率,盼由市府資源持續導入,讓高雄農產業往智慧化邁進。

高雄市政府今天視察旗山區「悠綠客」農場。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政府今天視察旗山區「悠綠客」農場。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運用植保機農噴果園降低人力負擔。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運用植保機農噴果園降低人力負擔。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黃檸檬催熟智慧監控技術。記者陳弘逸/攝影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蹦火仔

 蹦火仔」今年傳來好消息,青鱗魚洄流到近岸,約有往昔的三分之一,蹦火漁船前晚出海遇見大群青鱗魚,數以千計跳躍海上畫面重現。北觀處與旅行社推出海陸行程,遊客可看到蹦火捕魚技法,「金山蹦火漁業文化展」今天開展。另基隆潮境海灣節有基隆帆船賽、潮搖滾音樂祭、海洋體驗營等系列活動。

2016年德翔台北擱淺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青鱗魚不再靠近內海,蹦火船捕不到魚難以生存,從4艘剩下1艘「蹦火船」苦苦咬牙慘澹經營,今年傳來好消息,青鱗魚洄流到近岸。

北觀處今年採用策展方式展出金山蹦火漁業文化,從早期火把漁業演進、文化價值一直到蹦火漁業的觀光亮點,今天起至9月30日止,每日上午9時到下午5時在金山遊客中心。

金山在地文史工作者郭慶霖指出,「蹦火仔」是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蹦火漁船面臨僅剩1艘的存續危機,為了不讓「蹦火仔」絕跡,北觀處積極協助結合觀光推動漁業轉型,今年以策展方式增加與民眾的互動性。

基隆帆船賽及潮搖滾音祭將在28日於碧砂漁港登場,基隆市政府產發處長黃健峰表示,今年有潮海洋、潮漁村及潮音樂三大主軸,潮海洋推出無動力水上運動帆船、立槳、獨木舟;潮漁村以海洋文化體驗為主軸的導覽行程,帶領民眾走進漁村發掘漁村故事。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苧麻

 苧麻是泰雅族傳統製線織布重要原料,27歲女青年林珍珠與家人在苗栗縣南庄鄉種植,苧麻葉還可以入糕點,規畫深度文化遊程,今天縣府首次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金獎肯定。

縣府首度結合水土保持局推動農村青年輔導計畫,引入餐飲集團「手串集團」贊助,總價值28萬元的實質資源,辦理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提案競賽,吸引34隊報名,6隊脫穎而出,縣長徐耀昌、縣府農業處長陳樹義等人今天表揚。

好點子提案得獎名單如下,金獎林珍珠獎金10萬元,銀獎李瑞萍獎金7萬元,銅獎楊凱棠,獎金5萬元,創意構思獎曹富雄、謝東宏與林思豪,各獲價值2萬元平板電腦。

其中,林珍珠是台灣工藝之家認證工藝師林淑莉之女,林淑莉是原住民媳婦,林珍珠傳承技藝,大學就讀設計相關科系,提案以泰雅染織,發展地方苧麻產業生態系統,規畫苧麻為核心的深度文化旅遊,串起食、住、行、育、樂,讓體驗者跨部落體驗,與在地業者合作,帶動地方經濟。

徐耀昌指出,縣府鼓勵青年返鄉工作,成立勞動及青年發展處的目的,輔導協助不管創業或是找工作媒合等,並且與農業處經常性的業務推廣,造就年輕人的事業體,也期望透過青年創新好點子競賽,行銷苗栗縣豐富的農特產業樣態、風土,及深厚農村文化內涵。

苗栗縣政府首度辦理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提案競賽,縣長徐耀昌今天表揚6名優勝團隊。圖/苗栗縣政府提供

2022年8月13日 星期六

八月豆

 每當時序進入農曆八月,荖濃溪流域沿岸的六龜荖濃部落,菜園子裡的八月豆開始結成長長的豆莢,結實的低頭垂著,等待著被採收端上餐桌成為日常佳餚,有些則會曬乾收藏,等到夜祭來臨時,被製成代代相傳的祭品。

族人口中的八月豆,就是豇豆的一種,約在國曆6-8 月種植,國曆9-10 月也就是農曆8-9 月採收,故在荖濃被稱為”八月豆”,也有鄰近部落稱”九月豆”。八月豆的生長習性和一般豇豆相似,花色有白色、淡紫、深紫色,豆莢成熟時外觀呈現多種顏色,有深紫、淡紫、紫綠相雜、深綠、淺綠,豆莢裡的種子成熟後也呈現褐色、黑色、雜色斑紋等多樣顏色, 食用、觀賞兼具,特別是紫色豆莢含有抗氧化的花青素,具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

百年傳承下來的種子,一直在部落裡被當作一般日常食用的夏天蔬菜,在閒置空地或菜園都可見八月豆的蹤影這些美麗的種子就如同族人一樣,一代傳一代的生活在此,並更適應了這裡的生活環境而演化的更強壯,不用施藥就能自立自強,每當產季來臨,總是一袋一袋的裝好、裝滿。

長輩並不不太清楚八月豆的正式名稱,習慣以閩南語稱「八月豆」、「番仔豆」、「火烌(huéhu)豆」,豇豆在這裡有了獨特的風土名字。荖濃平埔文化永續發展協會總幹事潘麗華笑著說:「和平常成熟了才曬成乾的蔬菜不同,我們的八月豆是未滿十六歲,未成年的嫩豆莢適合曬成乾,十八歲熟度剛好的鮮豆直接清炒就很美味,而熟女級的則是只取豆不吃豆莢」,用擬人化的方式來形容八月豆,很有在地特色,也讓人容易理解。

每年農曆9 月15 日是大武壠族人祭拜太祖的重要日子,荖濃夜祭也是荖濃溪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夜祭祭儀,夜祭當天,部落從一早就開始準備祭祀的供品,用糯米、曬乾的八月豆仁做的「豆仔米買(mai)」、燒酒雞、搭撈麻糬、山芋頭等,編織夜祭族人會配戴的花環,到了晚上夜祭前,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道菜拿到現場和族人一起分享後,重頭戲夜祭儀式才開始。每年農曆9 月15 日是大武壠族人祭拜太祖的重要日子,荖濃夜祭也是荖濃溪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夜祭祭儀,夜祭當天,部落從一早就開始準備祭祀的供品,用糯米、曬乾的八月豆仁做的「豆仔米買(mai)」、燒酒雞、搭撈麻糬、山芋頭等,編織夜祭族人會配戴的花環,到了晚上夜祭前,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道菜拿到現場和族人一起分享後,重頭戲夜祭儀式才開始。

八月豆在生長、開花、結莢到加工處理皆很需要充足的陽光照拂,未成年的鮮豆莢洗淨後切小段,汆燙約5 分鐘後撈起,趁太陽剛昇起時一根根攤開曝曬,傍晚開始有露水前收進室內,在大太陽底下如此反覆約莫5-7 天,豆莢轉為又乾又皺的深褐色就可收納存放。

另一種則是用在豆仔米買裡的乾豆仁,完全成熟的豆莢裡面的豆仁是最飽滿,可直接開莢摘豆或一起和豆莢曬到全乾後取豆,可煮或留種。八月族人準備豐富的供品祭祀太祖,有糯米發酵的大滿釀、豆仔米買、搭撈( T a l a u 番秫仔) 麻糬、蕃薯飯、山野菜( 青苔、龍葵、昭和草、刺蔥、山A 菜、阿姑金金(山柚嫩葉) 、豆仔乾排骨湯、燒酒雞、豬肉等,八月豆的嫩葉也可清炒或煮湯,是從頭到尾都能食用的好食材。

八月豆的營養好處多,也受到高雄農改場的關注。平常長輩不挑種子顏色, 就是一撮一撮的混在土裡一起種,長出來的混血豆莢各色都有,這二年高雄農改場進入部落協助栽培方式的改善、分豆色種植純化品種,目前仍在一小塊農地實驗中。

而部落族人也樂於將古老的民族植物分享給其他族群,潘麗華總幹事說 :「這都是老人家傳下來的好食材,如果其他部落想要試種,當然可以分享給他們,這麼好的食材讓更多人知道與食用」,這種喜歡分享的精神,從祭典的共食、種子的分享與荖濃部落裡長輩的笑容都能深深的感受。大武壠族荖濃夜祭即將到來,可以到六龜荖濃公廨感受部落熱情與傳統文化的力量,也千萬別忘了需尊重夜祭現場的禁忌與禮貌。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芭樂

 宜蘭縣員山鄉是紅心芭樂主要產地,占全台產量8成以上,近年來經由改良場及農友用心研究下,品質大為提升,香甜軟Q且營養價值高。縣政府與員山鄉農會今天舉辦鮮果上市發表會,建議消費者挑選紅心芭樂「吃軟不吃硬」,另外,新研發的紅心芭樂面膜及生乳捲也很特別。

入夏,又到了香甜軟Q紅心芭樂上市季節,員山鄉農會今天在枕山村協進廟辦理上市促銷,縣長林姿妙到場支持,她表示,員山鄉紅心芭樂品質佳且風味獨特,主要是以雪山水源為主要灌溉源,沒有任何工業汙染,加上果農優秀的栽培管理技術,使生產出的紅心芭樂果皮金黃帶有紅暈、香氣四溢、口感軟Q而不爛,深受國人喜歡,歡迎大家踴躍訂購,品嘗鮮甜好滋味。

員山鄉農會總幹事游長峰指出,大枕山地區為國內紅心芭樂主要產地,種植面積約40公頃、年產量逾1200公噸,產季為每年8-9月、11月至翌年2月。近年來在改良試驗單位及農友的研究下,品質大為提升,不僅果心紅、果肉Q、果香濃、甜度高、營養價值高且經濟又實惠,是盛暑不可多得的優質果品,他特別感謝林姿妙一路來協助員山鄉行銷二湖鳳梨、紅龍果及紅心芭樂,帶動買氣。

為提升紅心芭樂的附加價值,員山鄉農會輔導青農李孟甫與宜蘭大學陳華偉老師產學合作開發「果漾C次方保濕水嫩面膜」,此外紅心芭樂果乾、生乳捲等加工產品也很搶手,要買要快。

縣府農業處說,針對一般的芭樂要挑選翠綠果皮,但挑選紅心芭樂要以果皮由綠轉黃且帶有紅暈為佳,果肉顏色以深紅色且自然散發香味為首選。目前正值產季,每台斤約60元至70元,欲購可洽員山鄉農會專線03-9222161轉22。

有民眾不會拿芭樂去拜拜,今天員山鄉紅心芭樂上市發表會中把芭樂擺上桌,縣府農業處長康立和說,員山芭樂香甜,敬神就如佛經中所說的「如染香氣、香光莊嚴」,並無不妥。記者戴永華/攝影
有民眾不會拿芭樂去拜拜,今天員山鄉紅心芭樂上市發表會中把芭樂擺上桌,縣府農業處長康立和說,員山芭樂香甜,敬神就如佛經中所說的「如染香氣、香光莊嚴」,並無不妥。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員山鄉紅心芭樂搶鮮上市,縣政府與鄉農會聯手行銷,建議大家挑選紅心芭樂時,要記住「吃軟不吃硬」。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員山鄉紅心芭樂搶鮮上市,縣政府與鄉農會聯手行銷,建議大家挑選紅心芭樂時,要記住「吃軟不吃硬」。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員山鄉紅心芭樂搶鮮上市,縣政府與鄉農會聯手行銷,建議大家挑選紅心芭樂時,要記住「吃軟不吃硬」。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員山鄉紅心芭樂搶鮮上市,縣政府與鄉農會聯手行銷,建議大家挑選紅心芭樂時,要記住「吃軟不吃硬」。記者戴永華/攝影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石虎農作

 全台第一家友善石虎農作直販所「點東點西」,今天於集集開幕正式開幕,打造以循環理念經營的多功能工作坊,由山蕉歷史文化館舊址重新改造,結合特生中心以石虎保育為出發,提供在地生物及環境保護的最大保留,讓友善標章產品如石虎農作、有機、產銷履歷,除給予消費者安心的保證,更能提供一起參與生態保育及保護在地的農友,也有安心的收入。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表示,農夫是最直接接觸土地的人,以友善環境的方式耕作,減少農藥、化學肥料、善待周遭的野生動物等作為,強調不使用捕獸鋏、不使用滅鼠藥,讓野生動物有更好的生存環境,進而影響消費者選購「友善石虎農作」,全家人吃得健康,農民有了收入,也就能持續讓棲地變得美好生活品質變好。

水保局南投分局指出,設置「蕉織環創坊」多元工作坊,是以「DecoFarm嬉遊集」品牌出發,結合集集大山與濁水溪所孕育的多樣資源,為集集地區的旅遊,以區域型發展來快速成長,讓集集青農、青年以匯集周邊業者,包括木業-生活木工場、有機農業-駿原農場、小番薯休閒農場、民宿-棕梠泉民宿、山雲居高山甜柿,提供在地生物及環境保護的最大保留,讓友善標章產品給予消費者安心的保證。

此外,更在集元果觀光工廠開設全台第一家友善石虎農作直販所商店「點東點西」,領軍帶隊結合周邊青年,室內以綠療癒植栽佈置空間,室外打造雨水蒐集再利用的循環系統,雨天時蒐集雨水,晴天時再利用於降低屋頂溫度、或者室內綠植栽澆灌。

全台第一間石虎標章認證「石虎直賣所」今天在集集特生中心對面的「蕉織環創坊」正式開幕。圖/集集鎮公所提供
全台第一間石虎標章認證「石虎直賣所」今天在集集特生中心對面的「蕉織環創坊」正式開幕。圖/集集鎮公所提供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哈密瓜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青農黃宛儀分享她從農一無所知,到透過一季園主從頭學習,學到一技之長心路歷程。

甜瓜定植活動,翁章梁、六腳鄉長陳川崎、農業處長許彰敏及5名青年園主手植「嘉義極光」瓜苗,透過開辦6年的「一季園主」系列學習課程,培訓更多青年投入精緻農業行列。

參與「一季園主」須經三階段訓練,從農業訓練所培訓到田間實作種植甜瓜,最後回農試所統整實務理論,協會負責田間實作期間,提供栽培技術與行銷通路指導,縮短創業摸索期,讓學員畢業一展長才。

青農陳翠娟說,她想種更安全健康蔬果,提供更好產品給消費者,希望在縣府農業團隊及青農先進協助下,為農業做出貢獻。精緻農業協會理事長吳世彥表示,每屆一季園主結束後,學員保持聯繫,協會推出新課程邀學員上課,讓開放資源發揮最大效益。

翁章梁說,農業需要有一代一代新人加入,才能永續發展,精緻農業與設施農業是未來發展願景,透過綜合性培訓幫助青農返鄉加入農業行列,從零基礎開始學習,讓年輕人順利跨過起步門檻。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長翁章梁上午與5名青農園主,在六腳鄉輝太狼開心農場種下最夯的嘉義優鮮精品哈密瓜「嘉義極光」瓜苗,為培植青農第六屆「一季園主」活動暖身。圖/嘉縣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