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

豆仔粿與湯圓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林書婷指出,現在市售湯圓種類繁多,湯圓是由糯米粉、油脂與糖等材料為基底製作成的,若食用過量會造成肥胖、影響血糖與消化不良等問題;家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要是不注意食用過量,可能造成隱藏的健康危機。

林書婷解釋,若要控制血糖,就必須將湯圓的含醣量算在一天的總量中,跟其他主食做代換;而芝麻花生等餡料都屬於含磷量高的食物,腎臟病患者需特別注意,酌量食用,且湯底含有較高的鈉、鉀離子,建議避免喝湯;包餡湯圓的油脂、精製糖含量高,高血脂症患者建議選擇未包餡湯圓。

此外,吃湯圓應該淺嘗應景即可,即便是健康民眾,大顆包餡湯圓一次仍不宜吃超過2顆,小湯圓不宜超過20顆。湯底搭配上,可以選擇無糖豆漿、無糖茶,或是利用紅棗、枸杞、桂圓等天然食物中本身的甜味來熬煮,不再額外添加精製糖。若煮鹹湯圓,則可多放一些當季新鮮蔬菜、豆腐,藉此增加纖維和蛋白質攝取,均衡營養。

為了讓民眾能夠在冬至佳節這天能夠健康吃湯圓,林書婷也提供以豆腐為基底的自製湯圓食譜,以豆腐優質蛋白質,以其取代部分糯米粉,不額外添加油脂,所以製作的湯圓與市售小湯圓相比,若以相同重量來看,熱量相對較低,10顆湯圓熱量大約60大卡。

準備90g糯米粉和嫩豆腐110g(每顆3g,約可製作65顆) , 將嫩豆腐加入糯米粉中混合攪拌均勻,搓揉至成團;將糯米糰搓成小湯圓狀,並撒上少許糯米粉防止沾黏備用;滾水後放入湯圓,煮至湯圓浮起後,即可將湯圓撈出,就可依照個人喜好變化湯底,如利用桂圓、紅棗來熬煮,或加入喜歡的蔬菜、豆製品、蛋製作成鹹湯圓。






台南市幾百年前許多靠海先民,每逢元宵節家戶自製用豬油煎來祭拜「公嬤」祖先、外型類似蔥油餅的「豆仔粿」,流傳至今正逐漸消失。台南安定部分老社區聚落居民還年年元宵拿「豆仔粿」祭祖,但已不見民眾自製、還好還有陳家小吃攤堅持賣了近半世紀傳統,明天元宵節凌晨就上工準備,一路賣到黃昏天黑。 在地耆老說,早年因為鄉下人都很窮,「豆仔粿」主要原料是用黃豆研磨豆漿後剩下、台南人俗稱「豆頭」的豆渣,後來台灣經濟稍為好轉、豆渣多改給豬吃,直接以黃豆磨粉當粿仔來煎。每到元宵節賣蚵仔煎、蚵嗲的小攤也會兼賣賺外快,就像清明節賣潤餅皮一樣。 近年台灣生活水準提高、已少人用這種東西來拜祖先,現在只剩下台南安定區陳家,每周六日下午在安定保安宮旁路邊擺攤,一擺已40多年,不過陳家不用黃豆,而是用白碗豆來作豆仔粿,因為口味獨特總是能吸引路過民眾、不少在地人百吃不厭,每到周末都來光顧。 陳家第二代接手攤子,每塊20元的「豆仔粿」算是價廉物美的安定在地銅板美食,生意一直很好。許多外地嫁來安定的婆婆媽媽一吃就十幾二十年。無患子生技老董王高榮說,小時候因為家裡很窮,老媽就常常用「豆頭」煎餅給孩子吃,到現在依舊回憶無窮,想回味童年就買來品嘗一下。 明天元宵節,陳家總動員從清晨四點就開賣,一路賣到黃昏。老闆說,這是老祖先留下來的獨特祭祖小吃,也反映了時代演變,雖只剩他們一家在做,但女兒已經接手,會繼續保留這項古早味傳統美食。 台南元宵豆仔粿流傳百年漸消失,178線公路安定保安宮旁還吃得到。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元宵豆仔粿流傳百年漸消失,178線公路安定保安宮旁還吃得到。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元宵豆仔粿流傳百年漸消失,178線公路安定保安宮旁還吃得到。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元宵豆仔粿流傳百年漸消失,178線公路安定保安宮旁還吃得到。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元宵豆仔粿流傳百年漸消失,178線公路安定保安宮旁還吃得到。記者周宗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