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

背媽祖登聖母峰 驚險經歷出書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縣報導】 2010.05.30 04:00 am



第一位背媽祖神像攀登聖母峰的嘉義縣「登山怪傑」李小石,花半年將驚險登山經歷記錄下來,出版「喚山」新書。
記者魯永明/攝影
「不要仰看一望無際的頂峰,你只須看著眼前這一步!」第一位背媽祖神像攀登聖母峰的嘉義縣「登山怪傑」李小石,去年回國後,有多家大廟花錢請他再背神像攀登高峰,被他婉拒,他花半年將驚險登山經歷記錄下來,出版「喚山」新書。

李小石為圓攀登世界14座8000公尺以上頂峰夢想,籌備明年5月再到尼泊爾,攀登世界排名第8的「馬納斯鹿峰」,為何選擇這座峰?他說「這座峰還沒有台灣人爬過」;嘉義縣市山岳協會今天上午9點到11點,將在獨立山奉天岩為他辦簽書會。

馬祖出生、住在嘉義縣的李小石,去年5月與歐都納七頂峰遠征隊,完成攀登聖母峰壯舉,56歲的他,是台灣人登頂年紀最大,也是首位背家鄉馬祖天后宮媽祖神像,登上世界最高峰紀錄者。

「希望一代比一代強,爬山與做人、做學問是一樣,要從基礎開始,只要開始,永不嫌晚!」李小石攀登聖母峰每天寫日記,他說,登高峰如印度婆羅門教苦行者,也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曾益其所不能」。

他透露去年回國,有多間大廟願出資幫他登高峰,條件是要他換背該廟神像,被他婉拒;「媽祖是我家守護神」,媽祖曾庇佑他當漁船船長父親落海獲救,也守護他攀登聖母峰平安歸來,「下次我還要背媽祖像攀登!」

【2010/05/30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詹偉雄:傳記式消費

聯合報╱詹偉雄】 2010.05.16 03:20 am


如果有一天,你心血來潮,把近年來所買的東西和器物一一羅列出來,檢查一遍。你可以發現:每一件商品背後,總隱身著一個故事,訴說著當初你會買下它的關鍵;而商品與商品之間,也就是這一個故事與那一個故事之間,也總存在著藕斷絲連、若有若無的意義牽連。

舉例來說:近年來,我們家大小四口買了不少無印良品的文具,尤其是那半透明筆身的細字鋼珠筆,各種顏色加起來有一百五、六十支之譜;兩個小孩喜歡運動,買的運動鞋和排汗運動衣不計其數,但他們都只選Nike,倒是兩老買了不少雙New Balance;現代家庭中三C產品繁多,吾家也不例外:手機、數位相機、iPod、筆記型電腦、PS3和Wii,其中,Sony、Canon與Apple占絕大宗。

三年前,吾家女主人因代理權易主的清倉拍賣,買回了可用上十年分的Issey Miyake寢具,結果用起來卻愈來愈覺得它毫不過時;今年上半年,我們決定把兩部房車賣掉,換一部柴油的跑旅車,選車時,我們考慮的優先標準是「必須完全與iPod相容」;廚房裡,堆著四箱從Costco買的Pellegrino氣泡礦泉水,以及一包包折好的松青超市購物塑膠袋,這才發覺,我們已用了十多年的橄欖油、沙拉油是什麼長相都已不記得了……。這些東西有的便宜、有的稍貴,但不脫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範疇,反思起來,它們籠統地組合成我們家當下的「理想生活圖像」。

省視這些器物,不免浮現各種回憶,譬如說:每一次要拆開Apple產品的包裝之前,會有種莫名期待,準備享受著「圖窮匕見」的小驚奇。每次燒菜煮飯,要取無印良品的缽皿來盛菜之時,總不由自主地戒慎起來,非得細細地把食物擺出一種清爽的氣質不可。小孩們是標準的NBA籃球收視戶和運動者,自然地,他們總認為穿上帶有勾勾標誌的鞋子,比較容易接近「小飛俠」的身手。這些固然都是想像,未必在真實中都能實現,但別忘了,我們愈來愈常是根據「想像」─而非「實是求是」的客觀驗證─來消費。

Pellegrino氣泡礦泉水和柴油跑旅車、iPod有什麼關係?仔細想來,也許和我們身為中年人的處境有關:想降低些甜分、想減量─兩部車減成一部車,意味著生活要重新安排,捷運和公車的地圖變成需要掌握的新知識,宜蘭和苗栗要成為新熟悉的鄰鄉,買部跑旅,看來更像是一個對「新探索」的嚮往和承諾(以後會真的實現嗎?)

因為工作愈來愈複雜,生活也就必須相對簡單,最好只用一種筆,以免在急著要寫字時,還要面對筆筒裡那一堆不免讓人慍怒的選擇。這諸般種種,是我們對生活反思過後,所構想出的一種應對的策略群組,商品愈來愈成為我們生命傳記中的一部分,它們不只以物質的形式「標誌」著我們的生活,也運用它們的故事,來建構著我們自身生命的意義。

現代人的「自我」,是由一連串我們己身的過去故事、當下故事以及「未來期待中的故事」所組合構成的,因而,這個時代最犀利的發明,往往不是那些功能強大、超級便宜的商品,而是那些能深入現代人的傳記故事之中,營造希望、撫慰悲傷、創造人們存在感的商品,譬如一支半透明0.38mm的粉藍鋼珠筆。

(作者為學學文創志業副董事長)

【2010/05/16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家用爐烤鴨 網路闖出名號

家用爐烤鴨 網路闖出名號

【聯合報╱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2010.05.17 04:01 am



單親媽媽陳筠勻以家用烘烤爐,自創「爆烤鴨」品牌。
記者林秀美攝影
「女人宅經濟」抬頭,單親媽媽陳筠勻以家用烘烤爐,自創「爆烤鴨」品牌,並利用網路販售;很難想像3年前,她還是個背負一千多萬元夫債的「電腦白癡」。

43歲的陳筠勻,出身養鴨人家,長大嫁入豪門,6年前夫家發生上億的財務危機,為協助解決夫家財務,她和先生辦假離婚,沒想到弄假成真,她含淚帶著兩名孩子到高雄謀生。

陳筠勻加入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學電腦,從中找商機,並運用香港師傅傳授的烤鴨技術,結合網路行銷,自創「爆烤鴨」品牌。

出乎陳筠勻預料,她的第一筆生意,竟是旅居美國的老華僑,透過網路訂購,送給住在高雄的84歲老同學。之後,有不少婆婆媽媽揪團訂購,還向她學藝申請加盟。

「不到4千元就可創業」,陳筠勻用1具3千900多元的家用烘烤爐烤鴨做起,現在增加到3具,每天烤3至5隻鴨,發展「宅經濟」。從醃製、烘烤到宅配,她一手包辦。

走過「客廳即工廠」年代的陳筠勻,覺得「手工藝」是永不退燒的技能;小時候幫親友做聖誕禮物的她,現在也靠萬能雙手做起烘爐烤鴨的生意。

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總監王介言說,協會特別為女性開辦電腦研習班,協助開創事業第二春。

【2010/05/17 聯合報】@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