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王品

霸氣陳正輝 扳倒溫和戴勝益


中國時報【陳宥臻╱台北報導】
王品改朝換代,呼聲最高的接班人選陳正輝已在布局王品未來十年計畫。據透露,戴勝益與陳正輝因個性迥異,這10年來心結未解交集少,原本雙邊人馬為求合作下去,在去年底組成「六人會」,但現在6缺2破功;員工形容,陳正輝就是「急驚風」的霸氣個性,與前董事長戴勝益願意給人機會、講求人和的個性差異大,預估未來王品風格將更講求效率。
共同創業 作風不同
陳正輝員工編號是002,是與戴勝益創業團隊主要成員。20多年前,陳正輝在南非度蜜月,正好與戴勝益參加同個旅行團相識,後來共同創業。但近10年來兩人交集卻愈來愈少。轉捩點是食安風暴逼著把陳正輝推上火線,推翻戴勝益的經營風格。
去年一連串的食安風暴,讓不出頭的陳正輝再也受不了。據指出,當時陳正輝同時間寫信給所有區經理表示「你們挺過食安風暴辛苦了」;但卻寫信給更高層的中常會說「你們在搞什麼,為什麼要上街頭抗議!」陳正輝提醒王品振作方式,對愈高層就愈不給情面。
征戰大陸 更出鋒頭
王品在過去10年的法說會、尾牙、股東會都看不到陳正輝的影子,他以大陸為戰場開疆闢土,他當時職稱是王品大陸事業群董事主席,外傳他在王品中國49%自然人持股中是單一最大股東,他未對此多做解釋。
6人小組 缺2破功
到了今年4月陳正輝首度出現王品股東會,一開口就提出千百十計畫,喊出2022年在中國將達1000店、營業額規模達到100億人民幣、淨利達10億人民幣的計畫,比戴勝益更出鋒頭。
由於戴陳雙邊人馬鬥爭逐漸浮上檯面,為求攜手繼續前進,戴勝益推出六人會,成員包含戴勝益、當時的副董事長王國雄、陳正輝、台灣執行長楊秀慧、大陸執行長李森斌、大陸石二鍋總經理曹原彰。股東會後王國維無預警退休,現在戴勝益也跟進,戴系人馬退出核心經營權,過去曾說以「半部論語治王品」的戴勝益,已不敵狼性、霸氣陳派作風而淡出。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今(6)日發出「五個感謝」退休文稿給王品集團全體同仁,宣布自即刻起退休。
戴勝益透過秘書對外發表該訊息,據了解,雖然擁有王品集團最多的20.07%股權,但董事長戴勝益仍毅然辭去董事長一職,此舉與他之前所宣布的65歲退休,整整提早了三年半。戴勝益表示之所以提早,目的是為了讓公司能夠順利運作。而他個人所捐出股權的50%幫助社會的弱勢兒童部分(每年給將近一萬名學童的助學金,每名5000元),仍然會持續運作下去,戴勝益表示,他的去留不會影響照顧同仁的承諾與回顧社會的責任,這是他一輩子的職志,他會永遠堅守自己的承諾。【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即時報導】王品(2727)董事長戴勝益今日發函員工,宣布即刻退休。信函主旨為五個感謝,他表示,是以無比感激的心情撰寫此封信,感謝在大家的努力下,王品創立22年來,從零到年營收近200億元,同仁數達到17,000名,感謝大家共同努力把王品推向上市,也感謝社會大眾對王品的支持,即便受到食安打擊,王品仍是觀光類股股價最高。並感謝在員工的支援下,讓他得以將半數股權捐出一半,每年給清寒學童獎助金。對於日前周刊指王品集團被中國團隊接管,他則強調,他與家族仍是股權最高者,且是第二大股東的兩倍以上。至於退休原因,他在信中寫道,是本著愛護王品之情,希望內部更順利運作,並希望同仁永遠以王品人為榮。王品今日股價反應戴勝益閃電宣布辭職,盤中來到265元,跌幅超過3%。

暫代王品集團董事長一職的陳正輝,當過藥廠業務,在大陸12年,為王品集團開疆闢土,被環境磨得更精準,更講究效率,屬策略型戰將,之前接受周刊專訪時,一句「我的個性,一看就知是打仗型的,戴董精神領袖,我不是那種一天到晚把文化在嘴邊,我只關心管理。」讓外界見識到他講究「獅王」性格、實事求是的管理風格。
 陳正輝家族是早期捧紅豬哥亮、高凌風等台灣知名藝人的高雄藍寶石大歌廳經營者。陳個性與出身富二代的戴勝益也迥然不同,25年前兩人相識後還自組樂團玩樂,當時是相當玩得來,但共同經營一家企業,就顯示出陳正輝過去擔任過藥廠業務,極度講求績效的個性,陳正輝也曾不諱言對媒體說「天下是我在打,也不是他(指戴勝益)在打」。
 在中國打江山,陳正輝喜歡與自己步調一致的人。過去戴勝益曾派一位步調較慢的主管過去,僅1年就被陳正輝要求換人,開口就要跟他個性相像也是急性子的李森斌過去,現在李森斌已是王品大陸事業群執行長。
 陳正輝熬過創業最艱苦的頭10年,現在大陸王品進入高速成長期,不僅王品中國每年貢獻集團3分之1營收,預估2015~2016年中國營收成長可達30%~35%。
 陳正輝自今年接下集團副董暨總經理後,他每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馬不停蹄開檢討業務與營運會議,短短一個月內就決定砍掉4年都不賺錢的曼咖啡,且還是7月開始收攤。在王品力圖進一步擴展海外市場期間,陳正輝有望進一步接任王品董座,如何帶動台灣王品業績,將是外界關注焦點。
陳:天下是我在打 不是他: 陳正輝小檔案© Copyright© 中時電子報 陳正輝小檔案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王品旗下品牌眾多,董事長戴勝益今年說過,之後會以一年一品牌的策略持續拓大版圖,而今年更是王品國際年,除了舒果已在新加坡展店外,石二鍋確定進軍美國,而這兩天瘋狂占據媒體版面的王品原燒,也已做好前進美國的步伐。16日的原燒十年活動,真的是意外擦槍走火?或者是一種成功的策略?知名律師呂秋遠就在臉書撰文,他認為,「王品戴老闆,設計了這場行銷遊戲;如果這不是行銷高手,誰是行銷高手?」
以下是呂秋遠臉書全文:
這個世界是有成本的,任何事情都一樣。
曾經聽說過一個笑話,比爾蓋茲如果看到地上有一張一百元美鈔,他會不會撿起來?答案是不會。因為他的「秒薪」大約是二百元,如果彎腰花了一秒,等於花二百元撿起一百元,這時候他不應該做,也不會做。當然,比爾蓋茲後來自己出面澄清這個笑話,他強調,看到一百元美鈔在地上,他當然會撿。
這個笑話其實有兩個經濟學上的概念。首先,他如果花上班的時間撿鈔票,當然不划算,但是如果是花少上一秒鐘廁所時間撿鈔票,應該可以考慮。畢竟他的時間並不是永遠在計價。就像是我如果用律師的時薪來計算跟朋友吃飯聊天的成本,應該立刻(不是很快,是立刻)會沒朋友。其次,這個世界是有機會成本的,做任何事情都一樣。
再來談談油價,假設油價明天上漲一角,是否值得為了一角,而特別開車出門後,大排長龍去加油?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一定不對。六十公升,大概就是省下六元,但是車輛在靜止時的耗油、特地開到加油站的耗油、等候時所花的成本,加總後肯定比六元要多。因此,一個理性的人,不會因為油價上漲一角,而特地在調價前浪費時間去排隊,除非,這個人的時間成本太低,二十分鐘低於六元,不論用工作或休閒的時間成本計算都是如此,那麼這個人也太廉價,因為等於六元就可以買到他二十分鐘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原燒93硬幣事件」,就可以看出不理性的人究竟有多少。限量政策,造成有些人就會想去排隊,從找出硬幣開始,就已經開始花上時間成本,接著要驅車去排隊,從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餐廳開門,假設是八小時,姑且不論徹夜在外排隊的受苦,八小時,五百六十元,一小時就是七十元。如果有民眾願意徹夜排隊,只為拿到一小時七十元的待遇,而且還是大夜班,我個人以為勞動基準法都可以廢除了,因為只要花六折的成本,就可以請到工人願意在大夜班工作,實在太理想。
這是種行銷手法,而配合的人其實沒有計算到機會成本,還有扮演臨時演員角色的酬勞。王品戴老闆,設計了這場行銷遊戲,每家店面的成本不到十萬元(即便連買一送一券的成本都計算),但是成功的讓民眾知道原燒,讓媒體每節新聞都上,創造原燒一位難求的假象,平常買媒體廣告,需要多少錢?而現在有免費的媒體、不思考的民眾,創造原燒大排長龍的印象,連我都為了他寫了這篇文章,如果這不是行銷高手,誰是行銷高手?
其實,這是最簡單的行銷手法,只可惜,就是有民眾會願意支持。是要說因為經濟實在太爛,民眾反正時薪七十元也賺不到嗎?還是民眾只是想,有白吃的午餐可以吃?
別鬧了,不要錢的最貴。他可是資本家,我們是無產階級啊!


【周偉航╱助理教授】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王品集團的旗下連鎖餐廳「原燒」推出十元換一餐的十週年慶的特惠方案,「不意外的」引發了排隊的熱潮,也引發排不到之後的暴動潮。 台灣處處都有爭取「殘酷限量」的大規模排隊,有些結局是大暴動、大當機,有些則默默來去,你甚至根本不知道曾發生過。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 兩週前,我也為家中小女去排過行天宮的免費親子課程。說是早上八點開始報名,六點半發號碼牌,從沒排過的我,算一下總共有幾百個名額,想說六點半去排,應該還有機會。 不料當天六點抵達時,才發現行天宮早已被重重的人龍包圍;分屬三個班次的三條隊列,繞來交去,我足足跑了好幾分鐘,才找到我要排的那列隊尾。一路看到許多阿公阿媽爸爸媽媽都是「重裝上陣」,板凳地墊各式娛樂設備一應俱全,顯然已經排了數個小時以上。我粗估了一下,覺得排到機會不大,但想說「頭都洗了」,不如排看看會有啥結果。 才十幾二十分鐘,我後頭又多了數十人。大家都不太樂觀。六點半開始發號碼牌,人龍有點蠢動,但又過了好一段時間,行天宮的志工人員才慢慢發到看得見的地方,等他們走近時,才得知早就沒有號碼牌了,他們只是來善意告知此事。我猜離最後一張號碼牌至少差了兩百人。 沒領到號碼牌的人潮很快就散去,分頭去趕下一階段的行程。這些「失敗者」看起來都是上班族,為了子女早起跑這一趟,沒中還要回去拼經濟。眾人失望之餘,卻非常的冷靜,似乎沒什麼抱怨聲,只聽到許多「最前面的到底是幾點來排的呀?」的驚嘆一問。之後聽住在附近的學生說,昨晚九點就有人在排了。 為什麼這行天宮的「夜排」就平和許多?我想宗教大概是最重要的因素,基本上大家就算不信這個宗教,大概也沒這個狗膽去砸關公的場子。其次,這個活動是三四個月一期,這次沒拼到,還有下次,不用鬧得太難看,記取教訓,下次再來。第三,這是個慈善的課程,由行天宮免費提供,有機會就該感謝,沒機會也該感念,在道德面上是鬧不太起來。 那原燒呢?有些人是太晚去排,排不到在那「盧」,說名額太少,不符合人性。有些人是因為店家提早發號碼牌,覺得自己太晚去沒參與到,也在那盧,說晚一點發號碼牌,排前面的有可能會突然發生意外而不去領。這些行為和理由在倫理學上都是說不過去的,沒什麼好討論;店家之後發給少數補償,也不代表其真有什麼道德過錯,只是種心意而已。 說穿了,這就是台灣人貪小便宜心態造成的悲劇。參考行天宮的經驗,我建議原燒可以依以下辦法修改活動內容。 首先,可以引進宗教的力量,請道士或和尚來現場維持排隊秩序,取締以物佔位。如果民眾要「盧小」,就請他到神佛像前,先叩三個頭,捻三柱香,再來講話。 其次,十年辦一次特惠,實在太少,我建議可以一季辦一次,隨便找個主題都可以,人家只是想白吃你一頓,誰管你週年慶還是週週慶。不如十二月時就以戴勝益生日為主題再辦一次,只要找到他出生那年的一元硬幣,就可以一元吃一餐。他好像六十歲了,要弄到六十年前的一塊應該沒那麼容易,這次人應該會少一點。 第三,雖然這次原燒也是慈善義賣活動,但根本沒人知道,大家只是在那拼命找十塊。我認為要嘛就強調慈善到底,你如果來排卻沒排到,店方就會請深山的貧困小朋友吃一次原燒(但你還是沒得吃)。這樣沒排到的人就算非常不爽,大概也不敢發作,因為你有發「陰德值」給他補償。他如果在那鬧,自然會有人罵他「讓深山小朋友吃一頓是會怎樣?」 其實,不論吃飯還是排隊,都算是休閒活動;工作已經不開心了,那休閒時間開開心心就最重要。你的「肉身」如果沒那麼窮,沒窮到非得用這十元吃飯,那就抱持著玩心去參加,不要鬧得飯沒吃到又不開心。少了輕鬆快意,硬搶著吃十元一頓的大餐,心也不會飽。
※udn專欄延伸推薦》
‧限量優惠的魔障:排隊讓你更快樂?

◎ 周偉航╱人渣文本:
■ 周偉航,筆名人渣文本,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專長為價值論、運動倫理學、流行文化研究,以及宗教經驗分析等沒什麼相關的學門。幼時想當言情小說家,如今在各大學兼課當流浪教師,將來計劃騙一筆錢來開個深夜食堂。著有《大學生不要當的28種人:寫給每個人的性格補強計畫》。 ■ FACEBOOK:特急件小周的人渣文本


剛過去的周末,很多縣市街頭都出現排隊的人龍。這些民眾不辭辛勞,甚至漏夜排隊,只為了用十元換取價值六百元買一送一的優惠券。不過因為優惠券是每店限量一千張,許多徹夜排隊的民眾未能如願兌換,引發民眾抗議,怒罵原燒的員工,甚至引起警方到場關切,形成員工、消費者、銀行三輸,惟有餐廳老闆獨贏的局面:用「原燒」當關鍵字搜尋,除了前述排隊兌換優惠券的新聞外,映入眼簾的新聞是「原燒攻美明年營收衝十億元」。這個行銷活動,確實成功攻占周末各大媒體的版面。許多未參與排隊的民眾,透過媒體大量報導,也知曉此活動及該連鎖餐廳的名稱,單就廣告價值而言,廿四家分店發出價值一四四萬元的優惠券,換來密集的高曝光率,並成為網路熱門討論話題,從企業行銷手法而言極為成功。但這個從曝光率來說極為成功的行銷手法,卻有許多無形的外部成本,並非企業本身負擔。例如許多民眾為取得九十三年的十元硬幣,紛紛上銀行指名兌換,形成銀行作業成本及櫃檯銀行員的工作負擔,連中央銀行也表達關切,顯然這種行銷手法已干擾銀行金融的正常運作,但成本卻是各家銀行及銀行員負擔。另外,消費者徹夜排隊雖屬自願,但畢竟也付出時間及勞力成本,更不要說引發爭議時,到場維持秩序的警力,等於是全體納稅人買單。其中最令人不忍的,就是原燒的店長及員工。當徹夜排隊卻兌換無著的消費者怒火中燒,首當其衝的就是無辜的各店店長及第一線員工。當企業高層決定推出這樣本小利多的行銷手法時,引起的爭議壓力卻由可能根本未參與決策的員工承擔,甚至可能遭受消費者的言語或肢體攻擊。這是雇主的失職。依據今年七月新修正施行的職業安全衛生法第六條第二項第三款規定,雇主應盡勞工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責任,在本次事件中,雇主顯然未盡此義務,依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可處三萬至十五萬罰鍰。又消費者應體認餐廳第一線人員僅為勞工身分,請將心比心,縱有不滿,也不應為難員工,可循客訴管道處理,或請各地方政府消保官主持公道。如因此辱罵甚至毆打餐廳員工,與在急診室對醫護人員施加暴力何異?
企業主也要善盡社會責任,而不是將行銷成本轉嫁員工、政府及銀行承擔,這對上市櫃公司而言更加不是好的公司治理及企業文化,行銷可以有創意,但不應該以犧牲他人權益為代價。

限量優惠的魔障:排隊讓你更快樂?
我非常討厭排隊。
我認為,排隊非但不會讓食物變得好吃、贈品變得可愛、景點變得神聖,相反的,是徹底地摧毀我的消費/休閒體驗。 排隊有多麼不舒服呢?首先,人潮會強制打破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大多數的人,要是被陌生人無故觸碰身體,多少會有點不適。但在洶湧的人潮中,摩肩接踵難以避免。上班上學擠捷運大概是城市人通勤的無奈;夜店裡相互磨蹭或許是種寂寞的情趣;逢年過節、參加慶典、跨年晚會可能是藉由非日常的行動在心理意識上除舊佈新……那麼,為了幾百元的優惠,擠在一起是做什麼呢? 更別提時間成本的問題,以基本工資115元來看,排四個小時相當於460元,如果你的時薪遠高於基本工資,則遠不只這個數目。 因此,每次我看到有人為了商家提供的限時限量商品,大排長龍的時候,我不禁思考……這現象代表什麼? 貪小便宜可能是一個原因,不過我不相信這是最好的答案。人類的行動遠比想像中複雜,商家如果只要灑錢就有人潮,那行銷也未免太容易,幾乎不可能失敗了吧? 原燒行銷的核心要素:吸引你來排隊 原燒這次的行銷活動,可以列入商學院的經典案例了。宣傳這檔子事,直接把錢砸去登廣告是很費力的,花大把銀子,廣告才一下下一點點。要是能借力使力、創造話題,讓媒體自願報導是最好的了。 這個活動複合了很多元素: 一、強化十年印象:為什麼要拿2004年的十元來換盆栽餐券呢?因為是十週年,要讓消費者有此印象,最好就是讓他們做點事、玩點小遊戲。尋找十元硬幣年份,不但含有「十元=十年/2004年=原燒創業元年」的暗示,這個搜尋的過程本身又帶有些許趣味,更能加深印象。事實證明,連央行都跳出來說:民眾要求兌換民國九十三年的硬幣,已造成行員困擾,請原燒別再辦了……又多了一次上媒體版面的機會。 二、符合環保潮流:說到燒肉,就是用很多碳、冒很多煙、吃很多肉嘛,在注重節能減碳、輕食慢活的現代潮流來說,多少是有點牴觸的。所以才要送個盆栽,增添一下環保形象,減少一些消費者的罪惡感。 三、增加公益形象:行銷活動各行各業都會辦,消費者也不傻,也知道是商家圖利之舉,不過……如果大手筆的,義賣做公益呢?「義賣金額將全數捐給兒童福利聯盟」這種「要名不要利」的行為,再怎麼說也值得鼓勵,這又大幅降低消費者的戒心了。 四、買一送一的加乘:你拿到一張「買一送一」的券子,就得找人去吃,當對方問你:「這家好不好吃?」你總不成說:「不怎麼樣,不過看在有優惠的份上,你就忍耐一下」吧?多半還是給個正評的,店家透過你的邀請行為,又賺到一次口碑。 上述的四點並不是最關鍵的,真正重要的是:限量發送,引人排隊。 沒人排隊,就沒有人潮。沒有人潮,就沒有媒體報導。只要上得了版面,就算是抱怨,也好過沒人關切。 在技術上來說,優惠餐券絕對可以線上訂購、郵寄到府,但要是這麼做,哪還有人排隊?又哪能引起媒體青睞?簡言之,排隊是這些行銷活動中最核心的一環,消費者用「自己的肉身時間」,換取「被刻意限量的商品」,表面上來看,這是等價交換,理性且公平的決斷。 更進一步來看,則反應了消費者的價值觀。 第一個關鍵要素:限量 能聚集人潮的,必然是具備著限量的因子,不是未來,而是現在;不在別處,就在此地;不要再等,數量有限……所以我們非得肉身降臨,才能換來贈禮。 限量的魔力就在於,你不趕快買就沒了。它剝奪了消費者對抗商家的有利籌碼:時間利益。本來,錢握在你手上,你要何時買都可以。一旦時間利益被剝奪,即便現在沒那麼想要,不買以後就買不到了,好像不買不行吶。 本來,限量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比方說瑞士手工機械錶,師傅的數量就那麼多,每年的產量就這麼少,要增加產量殊為不易。這道理放到各行各業皆然,只要工藝技術涵量高的產品,師傅的手藝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產量有限是自然的。 然而,由於限量本身帶有魔力,只要沾上限量的邊,產品就好賣一點。所以你想買房子,代銷會跟你說:「抱歉喔,十樓以上都賣完了。」(真相是先等你買完低樓層,跟下一批來客說:「抱歉喔,九樓以下都沒有了。」再把價錢墊高一點。)你想買衣服,櫃台會跟你說:「這是這一季新款的,每個尺寸只有一件喔!」(我都很奇怪又不是手工的,為何不多做幾件?)你要吃個東西,門口的服務生會說:「請問有訂位嗎?現場候位要四十分鐘,可以嗎?」(每次我聽到這裡就調頭離開。) 所以很多的限量商品,並非自然狀態,而是種行銷策略。 消費者與商人的鬥法永無止盡,功課做得多,資訊越充足,你才知道這限量合理不合理,是真的炙手可熱、饒富增值空間、體驗無從取代,還是……純然的行銷行為。 第二個關鍵要素:從眾 排隊會讓人陷入一種魔幻情境。一同排隊的陌生人,既是你的戰友,又是你的敵人。因為戰友的存在,你能更加肯定自己付出的時間心力,是為了一個眾人都辛勤付出、渴望獲得的目標,你就益發自信這是一次正確且驕傲的行動;因為敵人的存在,你處在輕微的緊張焦慮當中,會不會有人插隊?會不會輪不到我?這讓你排到的一刻,壓力被釋放了,獲得高度的滿足。 十幾年前,我在家裡玩「超級馬力歐64」 ,正在努力集滿120顆星星,聚精會神的控制著這個藍色吊帶褲的水管大叔,穿越高山、河川、深海、岩漿、星塵……破解一個又一個難題之際,在旁廝混的友人忽然問我一句:「這麼認真幹嘛?集滿星星以後可以拿來跟你小孩誇口嗎?」 這個問題我記了十幾年,越想越是有意思……我們所感受到的樂趣,是不是非得被別人所了解?如果有一家默默無聞、來客屈指可數的小麵店,但我覺得口味天下無雙,那我的感受是否可靠? 如果我在金城武拍廣告之前,躺著那顆樹底下看雲海,消磨了整個下午,說出來會不會被嘲笑:你大老遠跑到台東發呆? 藤子˙F˙不二雄在1977年有一篇SF短篇「嚴父石」,劇情很有意思:有一個業務員,賣的產品廢到不可思議(一塊大石頭,可以反映出現代人渴望之「嚴格父親」的形象,失意的時候可以擁抱它,犯錯的時候可以用頭撞它……當作是父親的責打,)在登門推銷無功而返之後(這是一定的吧!有誰會買?)坐在公園裡休息,遇到另一個看起來也廢廢的業務。 第二個業務的產品是一條時光腰帶,可以在前後一個月的時間中自由穿梭,因為太鬼扯也賣不出去。 第一個業務說,這時光腰帶太神了,交給我,要賣什麼就賣什麼。 他的使用秘訣是:帶消費者(通常是家庭主婦)無意識的飛越到一個月後,看到隔壁的鄰居已經訂購了「嚴父石」,主婦馬上搶著也要跟進。反覆如此操作,消費者陷入一種「這世界每個人都有這項產品,我不買不行」的幻覺焦慮之中,一瞬間,「嚴父石」就熱銷一空…… 食物的味道、公仔的造型、衣服的設計、房屋的格局、景點的視野……會不會因為有不有名、限不限量、流不流行、大家認不認同,而影響到我們來自內心的體驗? 如果不太會(不敢說完全沒有),那你應該也不太喜歡排隊呢! 我們這種人最麻煩了,商家肯定不喜歡。在我們眼中,只在乎自身的體驗,這意味著商家非得靠真材實料決勝負。而且我們還很低調,很少到名景點FB打卡拍照。 但這樣也挺好的。
※udn專欄延伸推薦》
‧當排隊成為事實,化解暴動就是義務!



 
◎ 作者簡介╱溫朗東:
出生香港,就學台北,深耕高雄。辯論人,ACG愛好者,時事觀察員。曾就職於豪宅建商、廣告公司。關心分配正義與傳媒責任。興趣是睡覺跟泡澡。 ■ 作者FACEBOOK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文創天地

閱讀土地 看見台灣三原色

金黃稻穗是為「台灣金」。圖為花蓮富里鄉。
圖/報系資料庫
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
圖/夢田文創提供
你看過代表台灣的顏色嗎?日前拜訪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也是前文建會主委和音樂家身分的陳郁秀,她拿出為台灣定義的顏色,嘉南平原上成片的澄黃稻穗,是特有的「台灣金」,客家阿嬤的紅花布是「台灣紅」,還有台灣島嶼和大海海岸線交界的顏色「台灣青」,那個由土地和海洋混合出的青色獨特又令人驚豔。
這個「台灣青」在郁秀姐描述的當下,輕輕的撼動著我不斷浮現的思索,很難形容當下那個來得直接的感受,自我、生命、土地它們到底是一個什麼關係體?我們真的認識過自己?認識過我們的土地嗎?
郁秀姐早期在法國學習音樂,也許在異鄉的時間長,她特別想念台灣的土地,也更能感受台灣土地的獨特之處,回台灣後,讓她更能竭盡其力,找出屬於自己土地的文化與歷史,並好好認識它,這一路養成的自信與思辯力,深受其父親與先生盧修一的影響。
她說:「父親在我年輕時給我看了很多美學書,也帶著我讀馬克思和康德的作品,因他認為學藝術的人一定要帶有馬克思的批判。」培養了美學的識別品味,從馬克思建構自我思辨力,對於「台灣」也由先生盧修一引領的閱讀,開始有了不同的體認。
盧修一先生對於台灣文學和歷史都涉獵很深,帶郁秀姐從本土作家張深切、賴和認識台灣,「我先生帶著我讀他們的作品,如果我沒時間看書,他就陪著我看,讀完後一起討論,他很樂此不疲,提供我很多閱讀上的樂趣,這種感情可遇不可求。」郁秀姐說著淡然平常的情感,卻有著濃濃的想念,在她眼中。
本土文史 滋養思辨能力
台灣東海岸沿線。
圖/報系資料庫
盧修一先生離開以後,郁秀姐也改變了閱讀方式,「我現在的閱讀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速讀,一種是精讀,沒有時間讀書的時候,就用這種方式吸收資訊,等到有時間,再回頭看看有哪些書想要精讀,同時,精讀也是一種和自我對話,靜心感受事物的時刻。」
她也將旅行做為自我對話的精讀方式;她最喜歡的作家是居伊.德.莫泊桑,曾在法國旅行了解這個作家,「我尋找他的足跡,就像是朝聖一樣。這個旅行巡禮的心靈過程,對我人格塑造上有很大的影響,也加深我的五感體驗。」
「旅行就是一種閱讀」,讓我想到近期赴日的參訪,包括東京的城市新力象徵-東京車站,它不只是交通設施,更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象徵性建築物,百年的古典外觀,乘載著東京都悠久的歷史文化。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融合英國和日本建築師設計以「在森林裡閱讀」概念作為建築主軸,加上30年歷史的書店形象,成為代官山街道上特有的景致,看到了東京從土地與文化符號連結,發展出的文化加值,也讓我不停思考,如何保存自我文化價值,並成功與資本社會對話的產業困境。
郁秀姐擁有文化藝術人的特質,對於文化和資本之間經年累月的矛盾與對話,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刻的了解,她說:「資本就是要來服務文化。」她認為:「文化就是生活,人的生活就是為了追求幸福,而資本就是應該要投資到文化裡面,當人因為追求財富,就會忘掉生活文化的本質。」
這幾年政府把文創產業喊得震天響亮,各種文創產業興起,成功或失敗也都被放大檢視,甚至被表象定義,但卻忘記了文化創意產業並非一蹴而成,而是經年累月的累積。
行腳天下 發掘自我價值
台灣紅花布。
圖/報系資料庫
她點出問題:「資本和文創最困難的地方就和閱讀一樣,要先靜下心來互相了解,投資文創產業後要給它一點時間,前面的時間需要累積,沒有經過煎熬就不可能成功,只能曇花一現,無法持久。」
近期台灣社會面對中國崛起的競爭焦慮,很多困頓四起,各產業充滿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引發人們不輕的無形壓力,總覺得一點莫明不安,一點不如以往自信的猶豫不決。此時,回頭閱讀自己,從自己的土地和生活中尋找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做出「識別度」並且堅持,似乎已成為一種必然的顯學,而這顯學也正為全世界所重新省思。
我擔任「AAMA台北搖籃計畫」導師已是第三年,今年發現許多年輕創業家從土地連結作為創業的立足點,例如,「起士公爵」使用台灣屏東特有的生檬作為起士蛋糕的原料。「生態綠」公平貿易,致力於解決當代糧食產銷失衡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問題。深入研究台灣茶籽如何運用到家庭用清潔劑的「茶籽堂」。透過植物科學帶給消費者更簡單而健康的「綠藤」。
看到這些年輕創業家開始閱讀自己的土地,看到堅持著由「原色」認識台灣的郁秀姐,都是從疼惜這片土地和土地中蘊藏的文化開始發展,那份自信與價值打從心理油然而生,當我們跟全世界競爭時,就不會顯得自我嫌棄與廉價,就算走的久,也不會忘記為什麼要出發。
(作者是夢田文創執行長)

文創的沉潛與整合

我很喜歡「淬煉」這兩字,頗能體現那種十年磨一劍的長期沉潛與刻苦自勵之情;同時,從淬煉的過程可看出,是將自然界中兩種原本並不相容的水火元素連成一氣,藉之創造出一個化鐵成鋼的嶄新材質,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淬煉」也是一門加入想像力的整合功夫。一直以來,我便是以淬煉為師,推動身邊的文創事業,積累廿多年ODM、OEM的艱辛打底之後,終於等到二○○一年自我品牌的破繭而飛,其後恰逢故宮「Old is New」授權計畫,我們緊緊抓住合作契機,使桃花雙燕一舉躍升成經典文創的試驗起點。十載荏苒,事實證明不同型態的資源,經由適當的整合,的確可以加快文創產業的發展,駛向無法企及的里程碑。雖然相較於國際精品大牌們,我們尚在追趕,但因我曾據此從台北設計總部,一路走進了梵蒂岡、兩岸故宮、紐約第五大道、巴黎精品街、倫敦哈洛德以及好幾個歐洲國家級博物館,於是乎,我相信,現階段的華人文創最亟需的,莫過於文創產業與外部資源相互整合的應用。雖然有人說,文創熱度已退減,現在的顯學無非雲端科技、綠色能源或醫學生技等,但當我在短短數周間,從上海、北京等城市,又輾轉山東濰坊、浙江杭州,到福建廈門,所到之處,發現對岸無論公門還是私企,都汲汲於在傳統文化裡溫故知新,另一方面,好幾間國際級創投公司,知名如LVMH的LCA基金、新加坡的淡馬錫基金等等,也頻頻對華人文創產業,伸出其高度興趣的橄欖枝。誠然,華人文創還不是華枝春滿,但絕對不是昨日黃花。根據這些年對華人文創產業的觀察,我覺得兩岸文創在淬煉的功夫上各有失之。首先,對岸不缺資金與舞台,但卻少了十年寒窗的堅持,約略是改革開放後,太多一夜暴富的心態使然,在需要沉潛積累、乘勢待時的文創事業前,政策制定與從業人員犯了潛龍勿用的大忌,少有志士願意踽踽執著在一條乏人問津的創作道路上,孰不知國際上所有雋永深刻的文創精品,都是在品質、經驗與視野上琢磨多年,甚至數代之久,才有如今的風采輝煌。反觀台灣,文創雖然基礎根底扎實,匠心藝意上也較有心得,可是我們卻有著資金、市場與格局等三個腹心之疾,透過異業結盟與故紙翻新等資源整合工作,或可稍微緩解一下前面兩個不足,然而釜底抽薪之計,還是在如何改變整體文創產品體現的格局。如果格局夠大,足以容諸天下,那麼整合的程度才能隨之帶來豐沛的資金與市場活水。因此,我們的文創業者應該時時思索其創作初衷的格局,讓台灣文創不只是台灣的,也是兩岸的、也是華人的,更是世界的。唯有經過沉潛與整合的淬煉,華人文創才能真正企及世界的高度,而在這條邈若山河的淬煉之路上,並肩齊勉。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