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芋頭

騎自行車倘佯田園小路,耳邊潺潺圳水聲,參觀稻草編,還能下田體驗採芋頭,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標租苗栗特色館打造穿龍驛站,搭配11月19日、20日公館芋頭柿子節首推農遊小旅行,歡迎全國遊客體驗。

公館鄉農業條件得天獨厚,雪山的風沿著後龍溪河谷而來,穿龍圳引用後龍溪水,加上砂質土壤,芋頭、紅棗及紫蘇等農產知名,公館鄉農會標租苗栗特色館,規畫穿龍驛站,打造公館鄉農遊窗口,正值芋頭產季,推出主題小旅行。

公館鄉農會指出,農遊小旅行約90分鐘,全程使用腳踏車,認識在地伯公文化、體驗田間芋頭採收、芋頭DIY,參觀草編織,19日、20日上、下午各一梯次,每人399元,其中50元可抵芋頭柿子節攤位消費,報名電話037-236178,網路 https://www.beclass.com/rid=2748c5c6350d7c16ad42 。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搭配11月19日、20日公館芋頭柿子節,首推芋頭主題農遊小旅行,歡迎全國遊客體驗。圖/公館鄉農會提供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搭配11月19日、20日公館芋頭柿子節,首推芋頭主題農遊小旅行,歡迎全國遊客體驗。圖/公館鄉農會提供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搭配11月19日、20日公館芋頭柿子節,首推芋頭主題農遊小旅行,歡迎全國遊客體驗。圖/公館鄉農會提供
苗栗縣公館鄉農會搭配11月19日、20日公館芋頭柿子節,首推芋頭主題農遊小旅行,歡迎全國遊客體驗。圖/公館鄉農會提供



漫長冬季,正是吃著綿軟香滑的芋頭、喪心病狂地補碳水的時節,而在日本芋頭還是正月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芋頭(Colocasia esculenta)是天南星科芋屬的植物,原產自印度或馬來半島,然後傳播東南亞各地,進而影響了世界很多地方的飲食。芋頭首次漂洋過海來到日本時,日本還處在繩文時代,稻米尚未傳入。而距離土豆、紅薯等原產南美的澱粉類植物傳入日本,還有上千年的等待期。

於是,古代日本人很早便開始種植芋頭,並將其作爲重要的主食食材。在日本最早的詩集《萬葉集》中有吟誦芋頭的詩句,而在平安時代的《延喜式》也記載了芋頭的栽培方法。

也許你們早就發現了,日本人特喜歡把根莖類植物稱爲「x芋」。在日語中,山藥被稱爲「山芋」,紅薯被稱爲「薩摩芋」,土豆被稱爲「ジャガ芋」,而芋頭被稱爲「里芋」(サトイモ/ sato imo)。

芋頭、山藥、紅薯、土豆的合影。via:beauty-tips.jp

其實,原本在日語中被霸氣地稱爲「芋」(イモ)的就是芋頭本芋,可是後來除了吃種植在田中的芋頭,古代日本人還會去山裡採挖山藥,爲了加以區分,他們將前者稱爲「里芋」(「里」在日語中指村莊)或「田芋」、「家芋」、「畑芋」(「畑」在日語中指田地、旱田),將後者稱爲「山芋」

芋頭的主要食用部位是它的地下莖。但和山藥、土豆不同,芋頭的地下莖在地下生長的時候並不會覺得寂寞空虛冷清弱小無助。芋頭的主塊莖(母芋/親芋)上會生出一個個子芋來,子芋還會生出孫芋……子子孫孫孫孫孫孫無窮匱也的節奏,於是一家人會很熱鬧地生活在一起。

親芋、子芋和孫芋。via:amanoshokudo.jp

因爲這個特徵,芋頭在日本有子孫繁盛的寓意,在人們新年食用的御節料理中,芋頭成爲傳遞美好祝福的重要食材。

御節料理的菜式主要包括小菜(口取り)、祝餚、烤物、煮物、醋物五類,其中煮物的主食材有寓意多子多孫的芋頭,寓意前途光明的蓮藕,寓意出人頭地的慈姑,以及寓意家業穩固、家族安泰的牛蒡等。

御節料理。找到芋頭了嗎?via:lifemeal.jp

另外,日本各地都有正月食雜煮的習慣。雜煮是用年糕(日語稱爲「餅」)爲主食材,搭配其他海鮮、肉類、蔬菜,以醬油或味噌調味的湯料理。各地雜煮的配料千差萬別,京都雜煮、奈良雜煮、長野縣的信州雜煮、千葉縣和茨城縣的下總雜煮便會加入芋頭。

京都雜煮。via:  park.ajinomoto.co.jp

而在山區有種植芋頭、蕎麥傳統的一些地方,甚至會以芋頭或蕎麥代替年糕,製作成雜煮,如德島縣的祖谷山附近的雜煮是在三塊芋頭上面交叉放上兩片豆腐,表示平家在戰鬥中刀刃相交,真是個看似粗獷但包含深意的雜煮啊……

在福岡縣,人們正月和其他節慶時很喜歡吃筑前煮(ちくぜんに,也稱がめ煮或炒り鶏),也是一道充滿芋頭感的鄉土料理。主要食材包括雞肉、芋頭、竹筍、蓮藕、牛蒡、蒟蒻、白蘿蔔、胡蘿蔔、香菇等,做法是先炒制再煮製,最後可以加一點荷蘭豆和薑絲裝飾。看起來飽腹感就很強嘛,嗝~

筑前煮。via:park.ajinomoto.co.jp

在日語中,中秋節之月又被稱爲「芋名月」,因爲此時是新芋上市之時,古代日本人會以新芋祭月。到了江戶時代後期,日本中秋節的定番食物才變爲大家熟悉的月見糰子。

既然新芋這麼美好,何不趁新鮮把它吃掉呢?秋季,日本人會將新上市的小芋頭帶皮蒸熟後蘸鹽或芝麻鹽食用,稱爲「衣被芋頭」

「衣被」(きぬかつぎ)這個詞日語中原指平安時代貴族婦女外出時爲掩住容顏而披在頭上的薄衣,以此形容從芋皮中露出潔白肉色的芋頭,也算是對芋頭的花式點讚吧。

「衣被」原指平安時代貴族婦女外出時爲掩住容顏而披在頭上的薄衣。via:twitter.com by mashika_k

另外,在江戸時代,日本東北很多地區會種植芋頭,以備大米歉收時主食不足之用。每到秋季芋頭收穫時,人們就會聚集在戶外用芋頭做成鍋物,即「芋煮」,這樣慶祝豐收的芋頭大party被稱爲「芋煮會」。

活捉一鍋野生芋煮。via:yamagata-arusa.com

據說最初的「芋煮」是以芋頭和棒鱈爲主食材,後來也有芋頭與鯡魚的組合。明治維新之後,芋煮中逐漸有了獸肉,但各地芋煮的食材與調味會有所差異

山形縣內陸地區的是醬油味的牛肉芋煮(村山風);山形縣莊內地區、宮城縣則是味噌味的豬肉芋煮;福島是用醬油與味噌味的豬肉芋煮。宮城縣和福島縣的芋煮中蔬菜放的比較多。岩手縣的芋煮是醬油味的雞肉芋煮。





 芋頭是廣受民眾喜愛的食物,所以市面上可見到不少芋頭製作出的食品,例如芋頭酥、芋頭餅、芋頭糕、芋圓、芋頭冰等,其實芋頭除了可供食用之外,還有藥用的價值。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芋頭的好處吧!芋頭,為天南星科芋屬植物,其球狀地下莖(塊莖)可食用亦可入藥。在大洋洲諸島中的玻里尼西亞,當地居民傳統上以芋頭為主要糧食。

芋頭性喜高溫溼潤,不耐旱,較耐蔭,並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其根系吸收力弱,整個生長期要求充足水分;對土壤適應性廣,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黏質土為宜;種芋在13℃~15℃開始發芽,生長適溫20℃以上,球莖在短日照條件下形成,發育最適溫27℃~30℃,如遇低溫乾旱則生長不良,會嚴重影響產量。

芋頭的種類

芋頭主要分為紅芋(又稱紅芽芋)、白芋(又稱白芽芋)、 九頭芋(即狗爪芋)、檳榔芋(廣西稱之為荔浦芋)等。紅芋因發出來的芽帶紅色而得名,切開來其斷面顏色與口味和白芋沒有明顯區別。

功效與營養

中醫認為芋頭有開胃生津、消炎鎮痛、補氣益腎等功效,可治胃痛、痢疾、慢性腎炎等。

根據營養分析,芋頭含有醣類、膳食纖維、維他命C、維他命B群、鉀、鈣、鋅等,常吃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芋頭也是防治癌瘤的常用藥膳主食,還能解毒。在芋頭加工方面可製成芋粉及芋泥餡以延長保存期。

芋頭除了根莖能吃,它的葉與梗也具有特殊療效;芋葉具止瀉、斂汗、消腫毒的作用,可用於治泄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等;芋梗,搗爛敷患處,可用來治療筋骨痛、無名腫毒、蛇蟲傷等。

關於芋頭的記載

明朝《本草綱目》記載:「芋子能寬腸胃、療煩熱、破宿血、去死肌。莖、葉敷瘡腫、 治蛇蟲咬傷。」

芋頭性甘辛、性平、有小毒,歸腸、胃經;具有益胃、寬腸、通便、解毒、補中益肝腎、消腫止痛、益胃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主治腫塊、痰核、瘰癧、便祕等病症。

哪些人不能吃芋頭

有痰、過敏性體質者(蕁麻疹、溼疹、哮喘、過敏性鼻炎患者)、胃口差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少食芋頭,腹脹胃痛者忌食芋頭。







新北市淡水區樹興里近幾年發展種植山芋頭,全新北市唯一的休閒農業專區

滬尾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李鎮榮表示,樹興里因位於山區,地形關係水源充足,農民近幾年開始生產山芋頭,而這些山芋更在活動當中,透過廚師的巧手,變成相當美味的料理。

這次活動,由淡水區公所、滬尾休「滬尾休閒農業區」舉辦一場山芋季推廣活動,聖約翰科大找來點心專業廚師,教社區媽媽們DIY製作山芋產品「雪莓娘」,還有芋頭米粉、芋頭雞午餐及小農市集。閒農業區以及聖約翰科大一同舉辦,而開場由學校的舞龍舞獅帶來精彩表演,此外聖約翰科大也找來點心專業廚師,來教參與的社區媽媽們,如何DIY製作山芋產品雪莓娘實作體驗,還有準備芋頭米粉及芋頭雞午餐及小農市集。

聖約翰科大觀光系主任蔡俊杰表示,一般常見的芋頭都是比較大顆,而山芋體積則是小了一半,特色就是結構比較黏稠,最簡單的料理方式,直接蒸熟,搭配蒜蓉醬就相當美味,也可以做成點心料理,香氣十足。

淡水區長巫宗仁表示,滬尾休閒農業區包括坪頂里、樹興里、竿蓁里、忠寮里和水源里,區內農產品豐富,包括南瓜、山芋頭等等,希望藉由活動的推廣,不只是主打山芋,還有社區內許多有機蔬菜,都等著讓民眾體驗台北後花園的田園美味。
















10月是烈嶼鄉芋頭的盛產季,金門縣烈嶼鄉芋頭季即將於10月10日至11日一連兩天在烈嶼東林複合式體育場登場,烈嶼鄉長洪若珊今天表示,今年活動有挖芋體驗、優質芋頭評選、特色農夫市集園遊會、街頭藝人表演、芋頭寶寶命名頒獎、星光芋頭之夜,歡迎民眾相揪來烈嶼參加。

洪若珊表示,烈嶼芋嘸免哺」早已聞名遐邇,意思是烈嶼芋頭香鬆綿,入口即化。要種植出美味的芋頭首先需要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恰巧烈嶼的氣候和地質非常適合種植,再加上乾淨的水和空氣孕育出美味的檳榔心芋,在烈嶼隨處可見芋田的自然風貌,配合政府一鄉一特色的政策,已經連續18年舉辦芋頭季活動,成功將烈嶼的芋頭及觀光向外推廣。

洪若珊今天也預告,今年活動第一天早上除了開幕式活動,還有千人挖芋體驗,為帶動烈嶼的產業經濟,鄉公所將往年中午芋頭饗宴轉為發放美食券方式辦理,讓遊客可以自行到攤位購買美味的芋頭小吃,今年攤位也從往年50攤擴大到70攤,有美食、文創、特色農產品和機關宣導的攤位,歡迎民眾一起相約來小金門吃喝玩樂。

今年的芋頭季也舉辦了「住宿送好禮」與「打卡送好禮」活動,只要在10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遊客來烈嶼住宿一晚,就送第一份神秘禮物,住宿兩晚,再送第二份神秘禮物,住宿三晚以上,再送第三份神秘禮物;在11月1日至11月10日期間,來本鄉到指定地點拍照打卡,並上傳個人FB或IG,標註「烈嶼好好玩」,便可獲得神秘禮物。

至於每年的芋頭季期間均會有遊客詢問,要去哪裡買芋頭?洪若珊表示,今年特別跟產銷班的農友合作,將農友資訊放在烈嶼旅遊網上,同時為推廣安全農業理念,在旅遊網上的農友均有接受金門縣政府及農試所輔導,在網頁上也可以看到農有產銷及檢驗相關資料,就是要讓大家買得開心、吃得安心。

烈嶼的優質芋農蔡秀蘭也表示,今年因為缺雨,芋頭的產量沒有往年好,目前因為剛上市,價格大概是每斤60元,她說,過陣子價格可能會有調漲,建議喜愛烈嶼芋頭的民眾趁早下訂,晚買可能數量不多且價格還會變貴。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弄魚

 嘉義縣是全台虱目魚第三大產地,秋天是收成季節,沿海布袋鎮是虱目魚故鄉,養殖漁民遵循傳統捕撈方法,先駕膠筏在魚塭快速繞駛,魚群受驚嚇會瘋狂地跳躍,衝出水面,漁民再下水捕撈,「弄魚」場面壯觀,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臉書貼「弄魚」影片,網友大開眼界。

張建成說,秋天,進入虱目魚收成主要季節,捕撈前的「弄魚」畫面非常壯觀!在百大青農吳尚容魚塭,虱目魚明天將收成,進行第一次弄魚,這些魚隻可比健美辣體,體碩力勁,一定很用心在養。

膠筏在魚塭快速繞駛,虱目魚受驚嚇後,極瘋狂地跳躍及衝出水面。瞧瞧,魚兒衝刺飛跳,銀白鱗片在陽光下反射,閃閃發亮,更顯耀眼,每次目睹,都嘆為觀止。

「弄魚」目的為使虱目魚將腸道排除乾淨(消肚),避免收成後魚隻肚內腐壞,不易保鮮,這可是代代相傳漁人智慧,虱目魚又稱牛奶魚,肉質細味道鮮美,富含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及EPA、DHA,極為營養。布袋漁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蔡鳳祺形容「弄魚」場面「虱林彈雨」。

張建成,因疫情關係,國際市場停頓,外銷受阻,為穩定產銷,從年初起,漁業署啟動獎勵生產調節、促進外銷及凍儲等措施,以及紓因貸款措施,縣府持續推動電商及行銷措施,拓展通路,穩定魚價。

舉辦水產品展售,近期將規畫在布袋高跟鞋教堂,辦理虱目魚嘉年華活動,內容包括千人宴暨音樂晚會、料理競賽、食魚教育闖關遊戲、漁村體驗、虱目魚產業及觀光展示,行銷虱目魚。



沿海布袋鎮是虱目魚故鄉,養殖漁民遵循傳統捕撈方法,先駕膠筏在魚塭快速繞駛,魚群受驚嚇會瘋狂地跳躍,衝出水面,漁民再下水捕撈,「弄魚」場面壯觀。圖/張建成提供

沿海布袋鎮是虱目魚故鄉,養殖漁民遵循傳統捕撈方法,先駕膠筏在魚塭快速繞駛,魚群受驚嚇會瘋狂地跳躍,衝出水面,漁民再下水捕撈,「弄魚」場面壯觀。圖/張建成提供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臺灣原生木虌果

 台東縣成功鎮內新興作物木虌果的茄紅素含量是番茄的70倍,農糧署東區分署近年積極輔導推廣民眾食用木虌(音同鼈)果,農糧署東區分署稱木虌果是「來自天堂的果實」,對於長時間使用3C產品的民眾,是一項天然保健植物,一定要多吃。

農糧署東區分署為推廣台灣原生作物木虌果,與成功鎮農會家政班合作開發多項木虌果加工產品及料理,包括在家將木虌果假種皮與果肉分離製作各式料理,以及調製果汁,詳情參見台東縣成功鎮農會臉書粉絲頁。

農糧署東區分署指出,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木虌果成熟果實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及茄紅素,其種子外面一層紅色的假種皮,茄紅素含量是番茄的70倍以上,有「來自天堂的果實」美譽。

木虌果可利用部位廣泛,青果、成熟果、假種皮均可作為食材使用,另可加工製成凍飲、果醬、果汁、冰淇淋、餅乾、魚丸等。

台東地區木虌果種植面積約有十餘公頃,屬於新興作物產業,成功鎮農會研發凍飲、果醬等系列商品均相當熱銷,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遊客來到台東,一定要嘗嘗這個具有東部特色的農產品。

農糧署東區分署指出,今年會積極輔導成功鎮農會將栽培的木虌果田區申請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希望以農會當領頭羊,鼓勵農友加入產銷履歷驗證,生產安全可靠的農產品。

新北市淡水區頂田寮有機農場,過去種植有機蔬菜,提供多元管道,從自產銷售,經營多年農場主人鄭班長,就是希望帶動北部地區的小農,一起來加入有機種植的行列。

農場主人鄭鵬舉表示,由於在北部種植作物,往往受到產量,氣候影響,無法像中南部壓低成本,因此目前正試種兩種高經濟價植的作物,分別是木鱉果以及印加果兩種。

鄭鵬舉表示,最近他在試種這兩種木鱉果及印加果作物,已經試種成功,印加果的營養價植相當高,種籽可以加工提煉植物油,葉子可以製作成茶包,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另外木鱉果富含胡蘿蔔素等等可以製作成健康食品,因此他希望可以藉由這兩項作物來向大家推廣。

鄭班長說,在試種這兩種作物後,已經成功種植一段時間,未來更能夠來加以廣大範圍,雖然目前只是試種階段,不過也有許多的心得與技術,更製作出部份的加工產品的樣本,也希望可以帶動許多農友一起來加入,並且他也會無私的教授大家種植技巧與方式,希望讓北部的小農也有經濟作物的收成,讓更多人來發現更友善的農作。




知名連鎖超市全聯販售各項日常用品及生鮮蔬果,因價格親民,受到主婦們歡迎並常分享消費經驗。一位網友在全聯買了一顆「惡魔果實」,仿效網上食譜資料煮雞湯,喝起來竟有香菇雞湯味,PO文分享,網友一看大讚「好東西」、「聖品」。

一位網友在《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說》臉書專頁發文,表示以80元打8折買了一顆「臺灣原生木虌果」,自己從未吃過但看過曾有人分享可煮雞湯,於是也想嘗試一下。木虌果剖開後,裡面的籽紅紅黏黏的,上網查詢處理方式後,加入薑片和紅棗和雞肉一起燉湯。原PO表示,喝起來有淡淡的香菇雞湯的味道,上網查詢才知原來木虌果的營養價格頗高。

貼文引來網友熱烈討論,對於木虌果稍有認識的則說「這個可以燉排骨喔」、「木虌果真的是一個好東西」、「越南聖品」、「生吃時籽外面紅色的肉甜;黃色果肉微苦」,有人建議「籽可以種」,但「要有一公一母才可授粉,不然種不起來」、「我婆婆種了兩年才結果」,也提醒木虌果「籽有微量毒性」,食用時一定要拿掉。

木虌果外觀亮橙色,表示布滿凸刺,有網友覺得「好像惡魔果實」。根據《環境資訊中心》資料,木虌果屬於葫蘆科苦瓜屬,是台灣原生的果菜類作物,營養素含量豐富,原住民常用來做為食材料理,在歐美更有「天堂來的果實」美稱。

木虌果。圖擷自《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說》粉專


木虌果籽具微量毒性。圖擷自《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說》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