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地方農產行銷

 

南投縣紅龍果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近期進入盛產期,集集農會昨、今兩天於集集驛站廣場辦活動促銷,同時推廣香蕉及新興作物「牛奶果」,呼籲民眾支持在地農特產,把握食當季、吃當地、享當下,感受農民用心,順遊集集小鎮風光。

農業處指出,南投縣紅龍果種植面積高達500公頃,高居全國之冠,又以集集、名間最多,其中集集的紅龍果栽種面積約120多公頃,約占全縣二成五,品種多元,當地也是香蕉產地,近期均盛產,為擴大行銷,當地農會規畫相關活動。

集集鎮農會昨起在集集驛站廣場為期兩天的「2022南投縣農特產品(香蕉、紅龍果)創新行銷-拓展客源加值計畫活動」,現場除了販售紅龍果、香蕉,還有牛奶果及麻竹筍等當季蔬果,其中牛奶果更是近年新興作物。

集集鎮農會理事長陳錦鐘說,集集紅龍果甜度及口感都屬上品,味道甜美;香蕉更是深具歷史的果品,口感Q彈有勁,深受日本及國內消費者青睞,近期也進入盛產期,是民眾購買嘗鮮的最好時機。

此外,當地農會為推出優質果品迎合市場需求,近年積極推廣種植各類蔬果,其中「金星果」又名「牛奶果」,是具潛力的果品,而其果肉呈現乳白色略帶透明,口感像果凍,靠近種子的果肉像杮子或蒟蒻,口感特殊有層次,且風味佳。

南投縣政府表示,透過農會積極輔導,農友配合及用心管理,並在農委會推廣產銷履歷,將持續提升國內農產蔬果品質,但也呼籲民眾盡量食當季、吃在地,幫助農民度過因疫行銷受阻困境,甚至到產地選購,還能順遊小鎮風光,一舉兩得。

南投縣紅龍果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近期進入盛產期,今辦活動促銷。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南投縣紅龍果種植面積居全台之冠,近期進入盛產期,今辦活動促銷。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金門近2年遭遇大旱,不怕缺水的洛神花生長的很好,金門農業試驗所與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合作,研發「洛神麥菓」及「洛神淺漬蘿蔔」2項創意加工產品。其中,「洛神麥菓」被譽為是「金門版的乖乖」,農業試驗所所長楊慧明指出,希望將研發成果技轉給在地業者,透過加工利用,解決季節性農產品過剩,創造更多特色產品。

楊慧明表示,洛神花耐旱能力非常強,平時不需要澆水過勤,算是很好照顧,富含豐富的花青素、果膠、果酸及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而洛神花在金門夏季生長勢良好、產量高,目前主要用途作為蜜餞、鮮食或飲品使用。

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李欣玫表示,這是配合金門縣農業試驗所的「金門縣農產業行銷暨休閒農業推廣計畫」,辦理「洛神花加工及伴手研發計畫」,希望促進金門農產業多元加工利用,讓不論是飲用或入菜都受到廣泛使用的洛神花,能與金門本地農特產品結合,研發出金門特色農產品。

李欣玫提及,「洛神麥菓」被稱作「金門版乖乖」,主要採用冷凍乾燥技術,將洛神花進行乾燥生產洛神花凍乾粉末,保留其原來的香氣並作為商品加工時著色的天然色素來源。利用金門在地生產的小麥,進行洛神花口味小麥膨發食品研發,以覆膜方式將洛神花粉、巧克力噴覆於小麥膨發餅乾上。

另外,洛神花經糖醋及鹽等醃漬為洛神花醬後,在冬季蔬菜如金門蘿蔔大量上市時節,以淺漬方式進行醃漬,做成「洛神淺漬蘿蔔」。楊慧明說,因洛神淺漬湯汁不會太鹹,也可加水作成洛神飲品食用。

歡迎對兩項產品有興趣的業者或青農踴躍洽詢技轉或相關事宜,洽詢電話082-332074。



高雄內門區大年初二回娘家辦桌活動全國知名,今年起「爸爸節」也將辦桌,預計在8月6日及7日登場 的「夏日熱情,芭芭同慶」活動,首日即在南海紫竹寺廣場盛大舉辦「名廚饗宴」,每桌8800元,目標百桌千人同宴,即起開放預訂,邀大家品嘗內門總鋪師的拿手廚藝,訂桌可洽內門區農會(07)667-2161。

高雄內門區農會今天舉辦記者會為「百桌千人同宴」認購活動與「夏日熱情,芭芭同慶」活動暖身,現場由李文棧、洪輝雄及劉偉柏三名資深總鋪師端出經典辦桌好菜,搭配新開發的內門惡地芭蕉及紅心芭樂等在地農產系列口味冰淇淋供試吃,廣邀民眾8月到內門作客。

內門區農會總幹事洪輝煌表示,內門區大年初二回娘家辦桌活動全國聞名,今年起爸爸節也加碼辦桌供認購。在農委會,南區水資源局及高市府、高市農會大力協助,「爸爸節」前夕將在南海紫竹寺廣場舉辦為期2天的產業文化活動,屆時有惡地芭蕉及紅心芭樂開發的全新的冰淇淋口味供民眾消暑,也有鮮果試吃,農產展售市集及食農教育等精采活動,並舉辦首屆優質芭蕉評鑑。

洪表示,現場佈置精緻的網美牆,民眾與芭樂、芭蕉一起拍照打卡即可獲得限量好禮,Replace行動廚房Nick老師也會到場帶大家製作甜點或手作體驗,有吃有玩。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副局長王正一表示,內門區四面山巒疊繞,猶如守關的羅漢,全區為富含礦物質的泥岩地質,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芭樂、鳳梨、龍眼、芭蕉等豐富農場,味美價優。遠近馳名的辦桌文化也邀三大總鋪師同展手藝,適逢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大家可相揪大啖總鋪師手路菜。

高雄內門雖屬惡地,卻孕育豐富農產。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雖屬惡地,卻孕育豐富農產。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區8月6日,7日將在南海紫竹寺前廣場盛大舉辦「夏日熱情,芭芭同慶」活動。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區8月6日,7日將在南海紫竹寺前廣場盛大舉辦「夏日熱情,芭芭同慶」活動。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雖屬惡地,卻孕育豐富農產。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雖屬惡地,卻孕育豐富農產。記者王昭月/翻攝
高雄內門區8月6日,7日將在南海紫竹寺前廣場盛大舉辦「夏日熱情,芭芭同慶」活動。記者王昭月/翻攝



屏東縣是盛產優質農產品且具豐富觀光資源的縣市,針對疫後需求大增的國旅需求,縣府發想結合各季時節的當令農漁產和傑出農漁業代表,歷時半年籌劃推出「屏東好好,漫旅南方園」農產小旅行,規畫5條遊程,結合屏東冬季盛產蓮霧和香檬的首發團今天出發,由達人引領了解當季水果的生產歷程和行銷巧思,遊客直呼是讓人驚豔的農產小旅行。

「來點不一樣的農漁產小旅行!」縣府農業處長鄭永裕說,屏東縣為農業大縣,疫後國旅市場需求大增,縣府特別結合農漁產品產季配搭小旅行,安排5條漫旅遊程,1月的蓮霧和香檬路線、2月的香蕉和蜜棗路線、4月的洋蔥和紅豆路線、5月的芒果路線,6月的檸檬和鳯梨路線,另有枋寮佳冬的養殖石斑,都是縣內當季最亮眼的農漁產品,遊程中搭配知名觀光景點,讓屏東的農業及觀光做最完美的呈現。

他說,明年6、7月間將推出成果市集活動,透過多元性的展銷,並搭配不同主廚巧思使用屏東最新鮮食材,讓民眾在可以品嚐新鮮果物及變化出的菜色和農產加工品; 此外,透過遊程的行銷推廣自民眾擴及企業未來在企業端銷售開發相關遊程,企業員工透過體驗遊程的過程中,增加對屏東農民及農產品的信任及肯定,加強對於果物的購買上、企業大量團購、及伴手禮禮盒的推廣,有助提升農產品的未來銷售。

首發團今天從佳冬蓮霧走向麟洛香檬,上午在佳冬農會展開蓮霧探索旅程透過導覽及手作,實際來到果園品嚐,進而認識不同種類的蓮霧品種,再前往麟洛鄉永信合作社,透過採果樂趣認識香檬的食用好處,透過果園小旅行,深度認識屏東農產品,縣府除和有代表性的農家合作,也希望透過整合行銷新創意,帶動屏東農產品在市場上的推廣,相關活動和報名可上「屏東農好」臉書粉絲專頁。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生與秋葵

 義大學數位化農耕團隊進駐雲林二崙鄉輔導農民「數位轉型」,短短一個多月,第一季以數位管理法種植產出的蘋果美生菜相當成功,不但肥料減半,降低成本節省人力,所培育的美生菜脆度口感和菜香都遠比慣行農法來得好,今年第一批外銷日本的美生菜今天裝櫃,農民喜形於色。

為提升農產外銷競爭力,嘉義大學和土耳其國際驗證單位(AGFOCERT)合作,將耕作、田間管理、施肥防病到外銷通路,建構一套符合國際驗證標準的SOP管理系統,今年10月間在雲林縣二崙鄉大庄果菜生產合作社輔導實驗,成效極佳,疫情期間仍可保有穩定的出口量。

該團隊數位經理張盟岡指出,為讓國內農產更能符合國際食安驗證標準降低不合格率,該團隊建立完整的數據分析,包括無人機噴藥及農藥殘留質譜快篩完成一套可行參數供農民參考,不但可符合外銷驗證標準,更大幅降低資材、人力成本,為台灣農產建立具體可行的數位轉型模板,樹立標竿。

張盟岡說,時下缺工嚴重,這套系統可讓肥料減半,減少人力施肥,再以氣候換算肥料和水分使用,可加速生長讓原本約50多天才可採收的美生菜,縮短為40多天就可採,種出的菜脆度佳更具口感且菜香濃郁。

數位栽種的第一批美生菜最近開始採收,並將預計久銷日本20貨櫃約160公噸,這也是本季首批外銷的美生菜,目前市面美生菜每公斤約30元,價格不差,大庄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鍾秋田開心表示,能與嘉義大學合作社擁有全球良好農業規範系統管理,從耕作到採收降低成本,品質和產量更加穩定,同時取得國際市場門票,立足全球,受益良多。

該團隊並與彰化二林青農張鴻喜合作,將產、製、儲、銷進行數位化,使得所種的蘋果絲瓜外銷供貨量相較去年提升3倍,使這套優化農作系統再獲肯定。




秋葵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可助降血糖、腸胃道蠕動,加上其特殊口感,深受許多民眾喜愛,有日本醫學博士更指出,每天早上飲用秋葵水有助於降低血糖及糖化血色素。對此說法,食藥署也給出解答了。

秋葵富含豐富營養價值。(圖/翻攝自Pixabay)
秋葵富含豐富營養價值。(圖/翻攝自Pixabay)©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秋葵富含豐富營養價值。(圖/翻攝自Pixabay)

秋葵在日本有「綠色人蔘」的美譽,日本醫學博士市橋研一曾出版《秋葵水奇效養生法》,內容提到糖尿病引起的動脈硬化,會導致民眾腰部和膝蓋疼痛,建議每天飲用1~2杯秋葵水能,有助於降低血糖及糖化血色素。

市橋研一指出,曾有一名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糖化血色素均超標,後來聽從建議開始喝秋葵水,1個月後2數值均下降,5個月後數值更是降回標準,糖尿病和動脈硬化得到改善。

對此傳聞,食藥署過去曾在官網中解釋,目前並無證據支持「秋葵水」能幫助糖尿病患降血糖,強調秋葵屬於食品並非「藥品」,無法取代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治療糖尿病必須進行藥物控制與飲食管理,切勿聽信偏方而延誤病情及治療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秋葵擁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其黏液可以附著在胃黏膜上保護胃壁,促進胃液分泌,改善消化不良等;另外,也有研究指出,秋葵中的鈣比牛奶的鈣更容易被吸收,對孩童來說是很棒的營養來源。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蘭陽溪河口游牧捕鰻人

 冬天的蘭陽平原,東北季風夾雜著斜雨綿綿,當深夜降臨,人們都抱緊棉被入睡,卻有一群人不畏淒風苦雨站在冰冷的大海中,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與海浪拚搏。他們的目標,是有「白金」美稱的鰻苗。

鰻魚苗順著黑潮漂流數千公里造訪東亞各國,每年11月到隔年2月,是國內法定准許捕鰻苗的季節。蘭陽溪河口淡水豐沛,又靠近黑潮主流,每年均吸引最多的捕鰻人來到這裡,沿岸搭建臨時帳棚埋鍋造飯,儼然是一個臨時部落。

有人形容「鰻苗是老天爺賜予敢與大海拚搏的人的年終獎金」,受惠於平坦沙地,捕鰻人冒著風險走入海浪以手拉網拖行,雖然危險卻也更容易抓到鰻苗。幸運的人一夜收入可達十數萬,有如當代淘金客。

捕鰻的人來自何處?

台灣漁民捕捉的高經濟價值鰻苗,屬於日本鰻,成鰻為銀白色,出生於距離台灣三千公里遠的馬里亞納群島(關島、塞班島等)西側海域。剛出生只有幾公釐長、形如柳葉故稱為柳葉鰻。牠們隨洋流漂浮數千公里成長至60mm,會轉變為全身透明的玻璃鰻,抵達東亞各國沿岸時,被陸地河口淡水吸引而溯河上游。此階段就是漁民捕捉鰻苗的時機點,也因這時期鰻苗型態透明,細如針線長約6公分,又稱為「鰻線」。11 月1 號開放捕鰻之前,花蓮、台東及各地捕鰻人,就已陸續抵達蘭陽溪口,搶佔好地點搭建帳篷。從高處向河口望去,南北岸連綿一百多個簡易帳篷屋。這些帳篷外觀簡陋,但廚房、廁所、臥室功能一應俱全,可謂太平洋海景第一排迷你住家。

這些簡便帳篷以五顏六色的廣告帆布覆蓋固定而成,有的還可見到競選主角或口號標語,或是房屋廣告不動產售價,對比捕鰻人隨遇而安的簡陋生活,顯得相當突兀而超現實。游牧捕鰻人還會發揮巧思與手藝,在帳篷屋前設置門廊花園,而且這個臨時淘金部落,還有一個福利社,販售香菸、檳榔、啤酒、泡麵跟熱湯,給予捕鰻人片刻的溫暖與酣暢。即便鰻苗魚汛還沒正式到岸,已有數十戶捕鰻人家,進駐溪口長達一個月的時間。

來自桃園蘆竹的阿勇,每年到10月中都會跟台東老家哥哥約定好,等到台東的二期稻作收完,就來到蘭陽溪口搭棚捕鰻。他說來了一個月了,固定下水試網,至今還沒見鰻苗大咬。問他為什麼不等有魚汛時再來,他說:「來回還要車資油錢,不如就在這裡住下來,等待下一個大潮的日子,試試手氣。」

與海搏鬥的盛會

沿著黑潮漂流千里的鰻苗,會趁著漲潮海水進入河口。11月中某個晚上的凌晨1點半,蘭陽溪口開始漲潮,許多捕鰻人身著包覆全身的青蛙裝,走入海裡。台灣常見沿岸捕鰻人是手持綠色三角網,站在岸邊不動,以網盛浪檢查有無鰻苗上網;宜蘭蘭陽溪口捕鰻習慣則與眾不同,捕鰻人手持半圓形兩米至三米長的手拉網,在潮間帶海浪中來回移動拖行。

因為蘭陽溪含沙量大,河口形成廣闊平緩的沙洲,有足夠的空間,換作其他複雜地形的海岸,就無法使用手拉網。河口還有三、四條小型膠筏出動捕鰻苗,來來回回巡弋,噗噗噗柴油引擎聲浪,讓河面瀰漫著一股刺鼻柴油味。「真正鰻苗多的時候,整個海岸線都是頭燈,海面上幾十條、上百條漁船連起來,看不到縫隙。」阿勇解說,漁船與捕鰻人搶抓靠近河口的鰻苗,形成微妙的競爭關係。不過由於漁船成本更高,除非有魚汛傳來,否則船主也不會輕易出動漁船,因此手工捕鰻人的成本優勢就形成長期抗戰的資本。

捕鰻人每次拖行約十分鐘,就把手拖網拉回岸上,將網袋底部繩結打開,在黑色網布上倒出網袋裡面所有東西,用頭燈檢查、來回翻找,把鰻苗挑出來。由於11月中鰻苗還沒有大量靠岸,撈到盡是都雜草樹枝,僅能偶爾捕到一、兩尾早班鰻苗。棄置的小魚、螃蟹,就成為一旁等候的夜鷺的點心。

捕鰻到底多好賺?一晚收入以萬計

「我們村莊可以說是全世界捕到最多鰻魚的地方,」雖然這個說法欠缺數據支持,從小看著祖父、父親捕鰻的在地東港村青年周揚晉,說起自己家鄉貴為鰻魚重鎮滿是驕傲與神氣。以每年蘭陽溪口捕鰻人集結盛況,的確可說全台灣無其他地方能出其右。

這兩年鰻苗難得接連豐收,卻不巧碰到新冠肺炎攪局導致價格低迷,去年開盤的公告收購價從每隻145塊一路下跌,最低跌至25塊。即使如此,周揚晉去年捕鰻苗仍是賺飽荷包。「去年我跟朋友一共抓了六十幾萬,你說捕鰻苗到底好不好賺?」費時四個月賺到這筆錢,抵得過上班族一整年的薪水。

「這還不算什麼,去年有人一個晚上光是一網就撈了一萬尾,那一網就二十幾萬入袋。」周揚晉神秘的說。對這位稚氣未脫的在地青年,這收入讓他寧可日夜顛倒作息,也要守在海邊。

「但是今年還沒有鰻苗,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還要再等等,大潮或者天冷,會讓鰻苗靠近的。」灘地上人人都抱著同樣的期待,日復一日等待豐收的捷報。

冒險淘金,時傳有人落海

然而,風雨夜裡站在水深及胸的浪裡拖網行走,豈不危險?每一、二年,都會傳出捕鰻人失足被海浪捲走的憾事。「危險歸危險,但是有錢賺啊,不然沒錢賺誰要來搏命啊?」資深捕鰻人阿甲率性地說。

阿甲仔細說明,「手拉網的重量本身不到十公斤,但承受海流的拉力後,會到六、七十公斤,捕鰻人幾乎是拖著一個成年人重量在海中拖行,還必須注意東北季風強浪,還有水底下變幻不定的海流,因爲水下的地形每天都會因潮汐而改變。」

「說到底這一行還是要靠經驗,要判斷海流、鰻苗習性,最重要還是要穿著救生衣。去年新聞報那個被流走的,就是我朋友。」阿甲看似輕描淡寫,眼神卻帶著不捨,語畢默然走出帳篷。阿蘭伯(化名)來自苗栗卓蘭,以前挖過煤礦,也到南方澳跑過遠洋漁船,現定居宜蘭。擁有二十多年的捕鰻經驗的他,曾在海中失足四次被海流捲走,最後都平安的漂回岸上,劫後餘生的經歷讓人嘖嘖稱奇。

「海流很強勁的時候,不能貪顧漁網,該放手還是得放,不然會被拉走,失去重心。如果真的被流走,其實不用急著掙扎,不可能靠游泳游回岸上,先漂一陣子保留體力,等待機會,海流會自然帶你回岸邊。」老水手出身的蘭伯帶著三分醉意,說起生死瞬間,竟有如閒話家常般淡然。

也有人說,蘭陽溪口的捕鰻人是景氣的象徵,在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年的冬天,許多沒有經驗的新手湧入蘭陽溪口,在黑夜的海浪裡面有樣學樣,拖著手拉網在海裡面來回。只要敢搏命,一個晚上就有數千或數萬入袋。

在這群捕鰻人中,有一位衣著體面、壯碩且嚴肅的男子,名叫阿祥。阿祥一臉幹練的神情,原來是台東成功港的漁船長。為何不出海,跑來到蘭陽溪捕鰻?他說,「出海捕魚要看運氣,捕不到魚要倒貼幾十萬本錢,索性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來抓鰻苗,搭帳篷住幾個月,也不用負擔什麼。」

神秘鰻苗仍待解謎

由於日本鰻鰻苗至今仍無法商業養殖,只能依靠野外捕捉,加上日本與東亞國家消費量日漸增大,因此鰻苗在台日中韓都具有極高市場價值。然而隨著河川棲地破壞,捕撈量減少,國際間對保育鰻苗制定公約,台灣也由產官學成立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監管捕撈量並限制鰻苗輸出,以保育棲地種鰻。

根據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韓玉山的研究,鰻苗的狀況年年變遷,海流對於鰻苗的輸送與分布有很大的影響,由於東亞各地沿岸流複雜,使得日本鰻鰻苗進入東亞後的輸送機制仍然不甚明瞭。這使得鰻魚仍然是漁業研究中一個亟待解謎的物種。

往年11月起捕撈季節的開盤價格,動輒一隻高達一兩百元起跳,但經歷前年大豐收與去年小豐收,加上疫情衝擊餐廳消費,鰻苗收購價也陷入低迷。但由於捕撈量大,許多捕鰻人去年都有不錯成績,因此今年雖然鰻苗魚汛未正式到來,收購價也未開出,許多淘金客仍早早來到蘭陽溪口紮營等候。

在鰻苗還沒大量靠岸之前,這段時間如同捕鰻人們一期一會的吉光片羽,平日在海邊漫步閒晃釣魚,夜裡就在帳篷裡面飲酒打諢,缺下酒菜就去水邊撿石螺或者路邊抓蝸牛炒一炒,生活就如同農家人一般好客熱情、樂天知命。阿甲說:「有沒有捕到鰻是其次,來這裡吹風喝酒,吹牛鬼扯,也是人生。」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香料專區

 冬天到了很多人很想吃些溫熱的食物,其實常見的蔥、薑、蒜、辣椒九層塔等辛香料可以改善手腳冰冷、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等,加入菜餚中不僅增添風味與香氣,更可強身健體,即使身為配角也能小兵立大功。

吃蔥降低致癌危機 蔥白可緩解感冒初期症狀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蔥在中醫眼中不僅僅是佐料,在強調「藥食同源」的傳統醫學認為蔥具有健胃整腸、防感冒、防癌的功效,因為裡面含有硫化物不僅提供氣味,也促使體內排除致癌物質的酵素活性增加,相對減少身體罹患癌症的機率。醃製類的食物如香腸、臘肉、火腿、培根等,含有許多硝酸鹽,人體腸道細菌會將食物中的硝酸鹽轉為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很容易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與蛋白質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特別容易引發胃癌。而蔥中的含硫化合物,可抑制腸胃道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進而阻斷了後續的致癌過程。

除此之外,蔥含豐富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縮短殘渣通過腸道的時間,蔥白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效果使排泄物變柔軟,防止便秘,腸道健康自然免疫力就會提升。周宗翰醫師補充,如果是輕微感冒或是感冒初期,蔥白連根用水煮溫服,可以袪風發汗,對冬天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發熱不流汗的人有緩解效果。

中藥也有蔥豉湯方,就是以蔥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煮水燉服,蔥白可以發汗解表,這是因為蔥富含蘋果酸、磷酸糖等,能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作用,也可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慾,試著每天吃一些蔥製作的佳餚,如蔥花蛋、蔥爆牛肉等,將蔥運用在不同的食材上。

薑促進血液循環又暖身 要吃對時間避免上火

周宗翰醫師說明,生薑藥食同源,有散寒、發熱、暖身、止嘔、止咳等效果。國外研究則發現,生薑所含的薑酮、薑辣素、薑烯酚和薑黃素,都是有助提升代謝力的成分。而醋也有促進代謝的功效,醋泡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治感冒、增加抵抗力,也有輔助治療關節炎的作用。

醋泡生薑片作為日常餐桌上的一道小菜,不僅味道鮮美,還能溫胃止嘔、增加食慾,是一種價廉物美、藥食兼備的佳品。泡完生薑的醋不要丟,生薑醋泡腳改善失眠,每晚睡覺前,盆裡裡面放適量40度的溫熱水,加醋1勺,浸泡雙腳15分鐘也可以減重促進循環,護心臟。

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是要注意的是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屬性較熱,若在晚上吃,會讓人上火,所以容易口乾舌燥的人要適量。

大蒜降血脂防血栓 但這類人最好不要生吃

大蒜營養成分豐富,中醫認為大蒜味辛、性溫,入脾、胃、肺,有暖脾胃、消症積、解毒、殺蟲的功效。大蒜中所含的大蒜辣素,有明顯的抗炎滅菌作用,大蒜也有明顯的降血脂及預防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的作用,並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也可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腦力勞動強度過重的人,可多食蔥和蒜,有助於防止血液升高所導致的頭暈,具有較好的健腦功能。

周宗翰醫師說,雖然有些人不喜歡大蒜的味道,但生吃的確比熟吃好。蒜的藥用功效來自於它的辛辣味,也就是其中的大蒜素,如果把它炒熟,大部分大蒜素會揮發或受熱分解,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大蒜的保健功效,所以大蒜儘量還是生吃最好。醫師提醒,即使吃大蒜好處多,但性屬辛辣的蒜頭,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腸胃不好的人、容易嘴破或是口乾舌燥的虛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空腹生吃,以免破壞腸胃功能。

辣椒開胃暖身又抗菌 但體質燥熱者不宜多吃

辣椒能開胃、溫中止痛,且有很好的抑菌和驅蟲作用,但是有燥熱體質的人是不可以多吃的。吃辣以後身體發熱的同時頭部和臉部會出汗,這是因為辣味上升的特性所導致的。這種體內上升的熱氣會給人體中屬陽的部位,即心臟、肺、頸部、頭部和五官帶來影響。

所以,當辣味攝取過多時,容易會在頭部、眼部和咽喉誘發熱性疾病。所以當有喉痛或是胃熱就要小心是否辛辣食物吃太多,經常心煩氣躁的人和心煩就頭痛的人最好遠離辣味。所以辛辣食物適量為宜,因為辛溫之品助熱傷陰,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小心。而皮膚發紅、瘙癢的過敏症狀多因體內風熱過多引起。

辣味具有增加火熱之氣的功能,若吃寒涼食物後腹部冷痛或拉肚子的人、清晨經常腹瀉的人、四肢涼怕冷的人,有以上這些症狀屬於體寒者,可以多吃辣味對身體比較好,不過也要適可而止,過於強烈的辣味會引起反效果。而乾燥多熱的陽性體質不宜吃辣味,吃多了辣的東西會增加胃腸火氣,會使腸胃得各種熱性疾病。喜歡吃辣的人建議可多搭配蔬菜,可利用寒涼的蔬菜降低辣椒的熱性。

九層塔可緩解各種症狀 老年人則不適合太常吃

在中醫九層塔味性辛、溫,微毒,入肺、脾、大腸、胃經。許多性偏寒涼的食材(如:文蛤),烹調時加入九層塔,可淡化寒性,更符合膳食養生的精神。《飲膳正要》中記載:「九層塔與諸菜同食,味辛香,能闢腥氣,皆此意也。」九層塔的功用非常多,舉凡感冒頭痛、胃腸脹氣、腸炎腹痛、胃痛,消化不良、便秘、嘔吐、胃抽筋、解毒等皆可緩解。

但是《嘉祐本草》也記載:「不可久食、多食,會令關節不舒、令血脈不暢。」如此看來九層塔的功效雖好,但要注意用法用量,老年人通常少氣少血,因此較有氣虛血燥的現象,那就不適合太常吃九層塔。

周宗翰醫師提醒,中醫認為辣椒、大蒜、生薑、蔥、等辛辣食物與眼疾還有咽喉疾病有關,不管是何種辛香料,有些體質的人就是不適合吃太多,特別是有眼疾的患者,在治療時必須忌掉辛辣食物;而辛香料過多會耗散人的氣,同時也耗散人的血,所以氣血虛弱的人要注意。



看似不起眼的香料類食物「蔥」其實大有好處!一名50幾歲工廠老闆,由於工作原因經常需要喝酒,因而罹患食道癌, 沒想到在化療過程中腎臟連帶受損,求診問醫後,醫生建議除了戒酒外,可以多吃些防癌食物並推薦「蔥」,令人訝異的是,如今過了近7年,該病患第二期食道癌未再復發。

蔥所富含的營養成分。(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蔥所富含的營養成分。(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一病例,一名50幾歲的工廠老闆,時常需要喝酒應酬,但一喝臉就會紅,代表他的基因並不適合喝酒,果然在50幾歲時確診食道癌,沒想到在治療過程中腎臟連帶受損,該病患立馬到腎臟科就診。

江守山請病患務必戒酒,接著指出若要阻止癌症再復發,就要多吃一些防癌食物,由於病患的飲食型態較中式,無法適應地中海飲食,不過蔥可以接受,於是他建議患者2天煮1盤蔥花蛋食用。如今過了近7年時間,該患者第二期食道癌未再復發,除了最主要的原因戒酒之外,蔥也被證實可以抑制口腔癌、食道癌與胃癌。

蔥的營養成分有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等正面影響。(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蔥的營養成分有降低膽固醇、提升免疫力等正面影響。(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天哪!薑怎麼長出白蜘蛛」台南一位郭姓民眾昨天把放在冰箱裡面的老薑拿出來要做菜時,竟然發現老薑上趴著一隻白蜘蛛,嚇了她一大跳,仔細一看才發現是薑長出的嫩芽,沒想到嫩芽還長出肥大的根,猛然一看就像是一隻大大的白蜘蛛。

薑買回家來不論是放在冰箱,或是放在室溫下,都很容易發芽,並不影響使用,郭姓女子買回家來,用塑膠袋綁好、放在小盒子裡,就放到冰箱,她説可能是塑膠袋密封濕氣比較大,加上那一塊薑很肥,短短幾天竟然就長出帶根的芽。

網友看到郭女Po在臉書上的照片,紛紛回應「真的超像白蜘蛛的」、「如果是我可能會尖叫」、「太難得了,應該把它切下來保存做標本」

郭女表示,昨天把薑從冰箱拿出來,可能濕氣降低,蜘蛛的腳有一點乾縮,打算噴水讓它變肥,再拿來做標本。

衞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曾解釋,把薑放到發芽,並不會產生毒素,只要把芽眼的部份挖去,再煮熟就可以食用了。但是薑在發芽的過程中,會消耗部分營養物質,食用的營養價值並不高。

有一種情況是生薑發霉了,節儉的媽媽們會將發霉的部分切掉,其他部份仍拿來煮。闢謠專區指出,腐爛發霉的薑可能會產生黃樟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黃樟素列為第二級B類(Group 2B)致癌物,對人類為有可能致癌物,對動物為很可能也是致癌物。雖然目前未完全證實致癌性,但仍不建議食用,以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