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飛魚

 屏東縣恆春半島南部海域4至5月進入飛魚捕撈季,今年漁獲量較去年減少,漁民忙著曬製飛魚干,漁港周邊都能看到曬飛魚乾的特色場景,為讓民眾對恆春半島東岸的飛魚生態有更多認識,墾管處特別和滿州港口村合辦飛魚之旅,引領民眾了解飛魚生態系、體驗大船入港居民迎飛魚的喜悅、了解飛魚干製作秘訣,深入認識當地特有的漁村文化。

墾管處解說教育課長馬協群說,「飛魚」其實並不會飛,是因為具有超過體長的胸鰭,當飛魚群受驚嚇時,會躍出水面在空中作長距離的滑翔的習性而得名,飛魚屬洄游性魚類,主要以浮游物為主食,全世界三大洋均有分布,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的表水層溫暖海域,目前共紀錄有8屬52種飛魚。在台灣邊海域有6屬21種。

他說,飛魚在食物鏈中屬於較低階層的消費者,又是中大型洄游性魚類重要餌料生物來源,尾隨飛魚的是漁民口中號稱「飛烏虎」的鬼頭刀,鬼頭刀的背後,就是巨大的黑鮪魚。黑潮,串成一條食物鏈,也造就豐富的海洋生態;每年春夏時節,飛魚隨著黑潮向北洄經過台灣東部海域,4至5月為恆春半島滿州鄉的飛魚季,漁民將豐富的漁獲日曬製成飛魚干,再製作成美味的佳餚,成為恆春半島在地生活不可或缺的好滋味。

他說,近年來飛魚捕獲量減少,在食物鏈中,飛魚是消費者也是被掠食者,保護飛魚卵使其能順利孵化成飛魚,以維持生態系中各消費階層的完整性,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5月22日下午特別與滿州鄉港口村合辦知性之旅,帶民眾由飛魚乾製作,認識恆春半島東岸的飛魚生態、體驗在地居民大船入港迎飛魚的喜悅、了解製作飛魚干秘快製作並享用在地飛魚風味餐,是季節限定活動。






屏東縣恆春半島南部海域4月進入飛魚捕撈季,今年漁獲量平穩,漁民忙著曬製飛魚干,去年因疫情各地魚價普遍下跌、餐廳訂單減少,今年以鹽醃曬製的「飛魚一夜干」,以真空包裝在網路銷售,仍維持去年每公斤300元好價,引來家庭主婦熱購;去年因疫情取消的滿州鄉飛魚文化季活動,公所定5月1日在港口村舉辦,配合防疫措施,現場攤位不提供試吃,改為風味餐盒。



63歲滿州鄉漁民吳忠賢說,每年到了4、5月,飛魚趁黑潮沿著南海岸洄遊而上,恆春半島和蘭嶼最早接觸魚群,也開啟年度的飛魚季, 早年飛魚因多刺,肉質也不如其他魚種細緻,被歸類雜魚的廉價魚種,漁民主要是後方追捕的大型魚類鬼頭刀和芭蕉旗角;在早期物資缺乏年代,為延長保存期限,家家戶戶會將飛魚剖開取出內臟,泡上鹽水、梅汁或酒醃漬,用慢火煙燻再曬4至6小時,每家做法稍有不同。

滿州鄉港口村長李秀蘭說,時至今日,每到飛魚捕撈季,仍可見漁民忙著曬飛魚干克勤克儉拚濟經濟的的溫馨場景;今年漁獲量和去年相當,每艘膠筏出海1天都有近百公斤漁獲量,今年每公斤批發價250元,以鹽醃曬製的「飛魚一夜干」,以真空包裝在網路銷售每公斤300元,維持過去水準,真空包存放期可以更久,也保留肉質的鮮美,可油煎、快炒、炭烤或清蒸,去年疫情期間引來家庭主婦熱購,今年亦然。

滿州鄉公所說,漁民近年透過冷凍保存和真空包裝處理,保存期更久,在地海鮮餐廳的飛魚料理也不斷推陳出新,遊客視為具代表性的地方伴手禮,飛魚不只改善漁民經濟,港口社區也轉化為觀光財,社區生態旅遊有製作飛魚乾、飛魚美食饗宴等季節限定遊程與遊客分享;5月1日的飛魚季活動,配合防疫現場不提供試吃,只提供風味餐點,另有港口社區的黑豆豆漿、響林社區愛玉(大果藤榕)等在地農特產。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桑葚

 

春天是桑椹結果的季節,酸酸甜甜的桑椹是傳統農家子弟的點心,但經濟栽培的人並不多,由於栽培到採摘都仰賴人工,且收成及販售時間短,所以種植面積逐年下降,目前全台桑樹僅 56.92 公頃。

儘管桑椹越種越少,台南的「陳稼莊」卻靠著桑椹在市場打出一片天,園主陳坤生 30 年前喝到桑椹汁、發現桑椹富含營養及維生素,便從一位雞農轉為果農,以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的有機農法栽培桑椹。

桑椹保存不易,陳坤生一開始就鎖定加工市場,除了精進生產技術,也克服種種加工問題,開發出可常溫保存的桑椹汁,還建置了加工廠,陸續開發出果醋、果凍等產品,優質桑椹產品還成功打進 Costco、甚至外銷,年營業額超過 3000 萬元。

陳坤生在 2021 年獲選為模範農民,他打造的桑椹傳奇,現在由孩子接手,兒子陳柏璋去年也入選百大青農,他感謝父親打下基礎,更推己及人,不只處理自家桑椹,還幫忙其他農作物開發加工品!

桑椹一年一收,採收期短,是春季限定作物,黑色飽滿的桑椹完熟好誘人。(攝影/林怡均)
桑椹一年一收,採收期短,是春季限定作物,黑色飽滿的桑椹完熟好誘人。(攝影/林怡均)©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雞農喝到桑椹汁 決定改行當「怪咖」果農

來到台南市柳營區的太康有機園區,上午 7 點半,陳稼莊的果園裡非常熱鬧,成群的農工正在採桑椹,翠綠的樹上綴著黑紅果實,經過清晨細雨的洗禮,每顆果實表面帶著水珠,在陽光照射下如同寶石般耀眼。今年 41 歲的陳柏璋正在果園中來回穿梭查看,這工作他嫻熟至極,因為從小就跟著父親陳坤生在果園裡忙進忙出。

陳坤生唸的是中興大學畜產科系,專長是動物,一開始在動物藥品公司當業務,後來去養放山雞,因緣際會下喝到桑椹汁,覺得很好喝,查詢資料後發現桑椹富含維他命 C 及花青素,對身體非常好,因此決定離開畜牧業,回到鹽水老家專心種桑椹。但陳坤生的思維與當時農民格格不入,不少人都認為他是「怪咖」。

在 30 年前的農民眼裡,陳坤生有三怪:選的作物古怪、種法奇怪、賣的方式更怪。陳柏璋表示,桑椹不像香蕉、鳳梨等水果有較長的收穫期、採收非常勞力密集,而且桑與喪同音,許多農民會忌諱、不願種植;加上父親一開始就決定屏棄所有農藥、化學肥料及除草劑,更與慣行農法衝突。賣的方法也不走鮮果路線,而是專攻加工。

桑樹強健不怕病蟲,高畦、自製堆肥讓桑樹頭好壯壯

陳稼莊的桑椹園被綠草覆蓋,走起來非常舒適。陳柏璋說明,父親之所以用有機農法栽培,一來是為了環境永續,二來是因為桑椹本身就是很強壯的植物,「病蟲害不多」,不太需要特別去防治。此外,桑椹每年 4 月初開採,一年只有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採收時間,但能夠完美避開颱風對收成的影響,排除重大天災的衝擊。

桑樹所在田畦幾近半個人高,畦與畦之間的走道非常寬,巡視果園時,不時會有枝條「打」照面。陳坤生解釋,做畦可以加強排水,把畦做高也可以提供較大的空間做淹灌,讓耕作更輕鬆。

捨棄了化學肥料,陳坤生選擇自製堆肥。他認為,對作物來說,肥料就如同人吃的正餐,要提供多樣元素才能讓作物健康,化肥難以供應足夠的微量元素,但微量元素卻是作物風味的關鍵。因此,陳坤生以牛糞搭配少量雞糞、豬糞,還有豆渣、豆粕、果園中的落葉以及加工產出的果渣,經過充分翻堆醱酵後用於農場中。

陳稼莊的桑椹園中,果樹種在高畦上可減輕耕作負擔,也能讓採摘工人不必彎腰(攝影/林怡均)
陳稼莊的桑椹園中,果樹種在高畦上可減輕耕作負擔,也能讓採摘工人不必彎腰(攝影/林怡均)©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果桑才有桑椹,圓果桑適合加工

對國人來說,桑是熟悉的陌生人。國小自然課用桑葉養蠶寶寶是許多人兒時回億,也有不少人喜歡喝桑椹汁,但蠶寶寶吃的桑葉與人所食用的桑椹並不是來自同一種桑樹。

陳柏璋說明,桑可粗分為葉桑和果桑,蠶寶寶吃的桑葉來自葉桑,葉桑的特點是葉片寬大,有的甚至逼近人臉大小,但葉桑幾乎不長果實,人們吃的桑椹、喝的桑椹汁則屬於「果桑」。

葉桑幾乎不長果實,葉片可以提供蠶及其他動物食用(攝影/林怡均)
葉桑幾乎不長果實,葉片可以提供蠶及其他動物食用(攝影/林怡均)©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果桑還可依果實形狀細分成圓果桑及長果桑,陳稼莊種植的是圓果桑。陳柏璋解釋,桑椹果實顏色會從白轉粉、轉紅,最後轉為黑色就成熟了。長果桑滋味較甜,適合鮮食,但單株產量低;圓果桑的風味濃烈、產量高、出漿率高,因此非常適合加工。

陳坤生種桑椹一開始就決定要以加工品販售,「因為果賤傷農」,他解釋,新鮮農產品保鮮期短,尤其桑椹比草莓還脆弱,不耐保存,非常不利於鮮果販售,但反而很適合加工。「好的加工品是農作物生命的延續,也更能彰顯優質農產品的價值」,他在田裡專心種,所有桑椹加工品則是妻子再三測試、品評改良的美味成果。

農產品產銷失衡時,加工常作為調節手段,最常聽到的說法是「賣相不佳次級品拿去做加工」。但陳坤生看法不同,「好的原料做加工品才好吃,夠好吃就不需要任何人工添加物」,以自家農場來說,所有桑椹都是心血結晶,這些優質桑椹都會成為加工原料,僅少數配合客人需求做鮮食販售。

優質桑椹做加工,果汁加熱密封可常溫保存

桑椹從採收到加工是在跟時間賽跑,陳柏璋以「打仗」來形容每天工作的緊湊程度,由於桑椹的採收時期只有一個月,附近的農婦都已配合許久,4 月份就會一起來果園採收,每天上午 6 點就要到果園,兩人一組,在同一條走道上背對背採收,看準黑色桑椹出手,5 分鐘內就能採完一棵桑椹樹。

採下的桑椹裝滿籃子後就馬不停蹄送往加工廠,早上採收的桑椹,中午就要冰入冷凍庫中保存,以利接下來製作加工品。

陳柏璋表示,父親一開始製作加工品就是單純把桑椹做成果汁,但因未經殺菌,都要叮囑客人「盡快喝掉,不然會醱酵」,後來父親複習以前的加工課筆記,想起罐頭製作的原理,「把榨好的桑椹汁加熱密封,就可以保存很久」,才製作出可常溫保存的桑椹果汁。

目前陳稼莊的桑椹產品多元,包括桑椹汁、桑椹醋、桑椹果凍等,果汁果醋都是以玻璃瓶包裝,陳柏璋表示,父親很早就體認到塑膠對環境的危害,因此所有包材都盡可能減塑、無塑,在農場裡工作時也不斷在撿垃圾,「有客人說爸爸是外星人派來拯救地球的」。

陳稼莊以優質美味的桑椹開發出可常溫保存的桑椹汁、桑椹醋以及果汁蒟蒻,順利打入國內外不同通路(攝影/林怡均)
陳稼莊以優質美味的桑椹開發出可常溫保存的桑椹汁、桑椹醋以及果汁蒟蒻,順利打入國內外不同通路(攝影/林怡均)©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外銷需求催生加工廠,未來可做小農加工品的後盾

陳稼莊在台南市有兩處桑椹果園,分別位於鹽水及柳營,此外,還有一間加工廠位在高雄市鳳山區。加工廠是在 18 年前建成的,「因為接到外銷訂單」,陳柏璋說明,外銷規範多且嚴謹,因此父親才會建置加工廠,但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也正是加工廠讓陳稼莊必須再次成長,「要攤提這些成本,就要靠行銷」。

外銷是陳柏璋開創的,他去海外參加食品展後,陸續爭取到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及香港的訂單。他分析,自家桑椹都是賣加工品,海外市場回饋是「風味極佳」,華人對於桑椹不陌生,外銷一開始要靠華人捧場,接下來則是「佮貨」(kap-huè) ,以果汁蒟蒻包為例,同一包蒟蒻會有桑椹、百香果及草莓口味,白人不認識桑椹,但會因百香果和草莓想嘗試,吃到桑椹就會驚艷、回頭購買。

現在陳柏璋和姊姊兩人分工,姊姊負責加工,陳柏璋則負責農場及所有行銷,愛說話的他和陳坤生一樣大學唸畜產、同樣對加工充滿興趣,後續研究所唸了園藝加工,「家裡做加工,所以我才願意回家」。25 歲就回家幫忙的他,前3年每天跟著爸爸在田裡、加工廠、家裡三頭跑,一天工作超過 14 小時,「很累,但也從爸爸身上學到很多」。

從小在桑椹園裡長大的陳柏璋,25 歲就回到台南跟著父親拓展桑椹事業。(攝影/林怡均)
從小在桑椹園裡長大的陳柏璋,25 歲就回到台南跟著父親拓展桑椹事業。(攝影/林怡均)©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回家 16 年,陳柏璋每天都在農場和客戶之間奔波,有任何參展的機會都不放過,一路把陳稼莊的年營業額推升到 3000 多萬元,產品除了自行販售,更上架到 Costco。他也在去年獲選為百大青農,接下來還多了一個身份:「青農導師」要以自身經驗來協助後輩青農,要跑的地方更多,但他並不嫌累,因為他把所有互動交流都視為機會。有一次就遇到生技公司洽詢,希望能採購開發桑椹保健食品。

陳柏璋的拚勁,陳坤生都看在眼裡,也非常驕傲,「兒子比我厲害」,不只四處找機會,還找到桑椹清洗機器,改良成工廠專用款,大大降低了人力需求。陳柏璋則感謝父親打下的基礎,給了他發揮的舞台,而有了加工廠作為基礎,未來也能協助不同作物的農民開發加工品,無論是代工或是異業結合發展出新的產品,陳稼莊都可以協助。

陳稼莊的桑椹加工廠相當乾淨敞亮(照片提供/陳柏璋)
陳稼莊的桑椹加工廠相當乾淨敞亮(照片提供/陳柏璋)©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




一位年約55歲婦人因糖尿病前來就診,主訴血糖不穩,已經好幾年不敢吃水果,排便一直不順暢,也常有婦科感染。由於糖尿病患腸胃蠕動較慢,完全沒碰水果,膳食纖維補充不足,容易排便不順;若是血糖過高,也易併發泌尿道及婦科感染。

那時正逢春天,是桑葚的產季。建議這位病人每天吃半碗(約30顆)的桑葚,若擔心血糖控制不好,分次吃也行,一個月後回診,病人告知,不僅排便順暢,婦科感染問題也改善了。

桑葚富含花青素 高纖、低熱量助排便

桑葚是桑科植物的果實,呈紅色或藍紫色,富含花青素、維生素A、C、E等抗氧化元素,還是高纖、低熱量的營養品。桑葚的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含量豐富,且帶有很多細小的籽,能促進大腸蠕動,因此有便祕的人,吃些桑葚可幫助排便。

含糖量低適合糖友 一天最多吃半碗

尤其桑葚含糖量低,升糖指數也低,GI值僅有25,很適合當成糖尿病患的水果來源。但也要注意,桑葚GI值雖低,民眾仍然不能吃太多,多吃一樣會使血糖控制不良,建議一天最多吃半碗的分量。

莓果類防婦科感染 貧血女性吃也很好

經常出現泌尿道或婦科感染的人,特別是糖尿病患,屬於莓果類的桑葚富含初花青素,可以防止大腸桿菌等壞菌沾黏到泌尿道及陰道,其他如蔓越莓、藍莓,也有一樣的功效。

想要白裡透紅的肌膚,美白之外還要聰明補血,桑葚含有高濃度的鐵質,研究指出,每100公克的黑桑葚含有11.9毫克的鐵,而桑葚維生素C含量高,能幫助鐵質吸收、補血,還能抗老化。很適合有鐵質不足、貧血的女性食用。

怎麼吃桑葚? 桑葚食用禁忌 資料來源╱陳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