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6日 星期五

飛魚

 屏東縣恆春半島南部海域4至5月進入飛魚捕撈季,今年漁獲量較去年減少,漁民忙著曬製飛魚干,漁港周邊都能看到曬飛魚乾的特色場景,為讓民眾對恆春半島東岸的飛魚生態有更多認識,墾管處特別和滿州港口村合辦飛魚之旅,引領民眾了解飛魚生態系、體驗大船入港居民迎飛魚的喜悅、了解飛魚干製作秘訣,深入認識當地特有的漁村文化。

墾管處解說教育課長馬協群說,「飛魚」其實並不會飛,是因為具有超過體長的胸鰭,當飛魚群受驚嚇時,會躍出水面在空中作長距離的滑翔的習性而得名,飛魚屬洄游性魚類,主要以浮游物為主食,全世界三大洋均有分布,主要棲息於熱帶、亞熱帶的表水層溫暖海域,目前共紀錄有8屬52種飛魚。在台灣邊海域有6屬21種。

他說,飛魚在食物鏈中屬於較低階層的消費者,又是中大型洄游性魚類重要餌料生物來源,尾隨飛魚的是漁民口中號稱「飛烏虎」的鬼頭刀,鬼頭刀的背後,就是巨大的黑鮪魚。黑潮,串成一條食物鏈,也造就豐富的海洋生態;每年春夏時節,飛魚隨著黑潮向北洄經過台灣東部海域,4至5月為恆春半島滿州鄉的飛魚季,漁民將豐富的漁獲日曬製成飛魚干,再製作成美味的佳餚,成為恆春半島在地生活不可或缺的好滋味。

他說,近年來飛魚捕獲量減少,在食物鏈中,飛魚是消費者也是被掠食者,保護飛魚卵使其能順利孵化成飛魚,以維持生態系中各消費階層的完整性,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5月22日下午特別與滿州鄉港口村合辦知性之旅,帶民眾由飛魚乾製作,認識恆春半島東岸的飛魚生態、體驗在地居民大船入港迎飛魚的喜悅、了解製作飛魚干秘快製作並享用在地飛魚風味餐,是季節限定活動。






屏東縣恆春半島南部海域4月進入飛魚捕撈季,今年漁獲量平穩,漁民忙著曬製飛魚干,去年因疫情各地魚價普遍下跌、餐廳訂單減少,今年以鹽醃曬製的「飛魚一夜干」,以真空包裝在網路銷售,仍維持去年每公斤300元好價,引來家庭主婦熱購;去年因疫情取消的滿州鄉飛魚文化季活動,公所定5月1日在港口村舉辦,配合防疫措施,現場攤位不提供試吃,改為風味餐盒。



63歲滿州鄉漁民吳忠賢說,每年到了4、5月,飛魚趁黑潮沿著南海岸洄遊而上,恆春半島和蘭嶼最早接觸魚群,也開啟年度的飛魚季, 早年飛魚因多刺,肉質也不如其他魚種細緻,被歸類雜魚的廉價魚種,漁民主要是後方追捕的大型魚類鬼頭刀和芭蕉旗角;在早期物資缺乏年代,為延長保存期限,家家戶戶會將飛魚剖開取出內臟,泡上鹽水、梅汁或酒醃漬,用慢火煙燻再曬4至6小時,每家做法稍有不同。

滿州鄉港口村長李秀蘭說,時至今日,每到飛魚捕撈季,仍可見漁民忙著曬飛魚干克勤克儉拚濟經濟的的溫馨場景;今年漁獲量和去年相當,每艘膠筏出海1天都有近百公斤漁獲量,今年每公斤批發價250元,以鹽醃曬製的「飛魚一夜干」,以真空包裝在網路銷售每公斤300元,維持過去水準,真空包存放期可以更久,也保留肉質的鮮美,可油煎、快炒、炭烤或清蒸,去年疫情期間引來家庭主婦熱購,今年亦然。

滿州鄉公所說,漁民近年透過冷凍保存和真空包裝處理,保存期更久,在地海鮮餐廳的飛魚料理也不斷推陳出新,遊客視為具代表性的地方伴手禮,飛魚不只改善漁民經濟,港口社區也轉化為觀光財,社區生態旅遊有製作飛魚乾、飛魚美食饗宴等季節限定遊程與遊客分享;5月1日的飛魚季活動,配合防疫現場不提供試吃,只提供風味餐點,另有港口社區的黑豆豆漿、響林社區愛玉(大果藤榕)等在地農特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