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芒果麥芽餅

 吃過麥芽餅的人應該有黏牙經驗,不算舒服。彰化縣埔心鄉農會總幹事張旗聞被黏牙時靈光一現,催生不黏牙的金蜜芒果麥芽餅,今天埔心鄉農會舉辦發表會,民眾品嘗後都喊「讚!」試吃盤不到一小時盤底朝天,試賣品搶購一空。

國內COVID-19防疫措施逐步解封,埔心鄉農會今天舉辦金蜜芒果麥芽餅發表會、農民節慶祝大會、農會穀倉餐廳開幕典禮,餐廳開幕起的10天內用餐九折,因此參加活動來賓和農民中午湧進南彰化第一家穀倉餐廳,對餐食風味和停車環境相當滿意。

埔心鄉農會力推金蜜芒果,鄉農會總幹事張旗聞以身作則栽種,絞盡腦汁對金蜜芒果附加產品推陳出新,先前推出芒果果肉對剖製作的金蜜芒果冰棒、果肉一口冰、芒果果乾、芒果雪花餅,今天發表金蜜芒果麥芽餅,請模特兒走秀行銷單包包裝、禮盒裝的金蜜芒果食品,主持人「小倩」宣布金蜜芒果麥芽餅已進軍超市等各大通路。

鄉農會總幹事張旗聞說,一年前某日在家閒著沒事吃零食麥芽餅,被黏牙時突然想到「芒果高纖,如果改用金蜜芒果取代麥芽,會不會比較不黏牙?」坐著想不如起而行,他找有意願的食品廠業者和埔心鄉農會合作研發,過去一年實驗期間請很多親朋好友和民眾試吃,再三改進,金蜜芒果麥芽餅今天正式和社會各界見面。

埔心鄉企業家許增鏞擔任埔心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自掏腰包購買金蜜芒果麥芽餅當伴手禮,也請朋友到埔心鄉農會穀倉餐廳用餐;他表示,埔心鄉農會翻新花樣,金蜜芒果年年有新產品增加附加價值,提高農民收入也促進在地就業,是基層農會發產特色產品照顧農民的最好榜樣。

彰化縣埔心鄉農會金蜜芒果麥芽餅今天歡樂上市。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埔心鄉農會金蜜芒果麥芽餅今天歡樂上市。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埔心鄉農會、埔心鄉社區人士共同推薦埔心鄉金蜜芒果麥芽餅。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埔心鄉農會、埔心鄉社區人士共同推薦埔心鄉金蜜芒果麥芽餅。記者簡慧珍/攝影
農會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秋葵

 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推展地方農特秋葵,上午由農會家政班料理多道秋葵佳餚,開放民眾投票評選料理,另展出幸福農村計畫成果,包含三大領域青農、四健、家政,活動有闖關遊戲,摸彩,場面熱鬧歡樂。

秋葵又稱黃秋葵,營養成分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維他命A、B群、鈣、磷、鐵等,食用後可消除疲勞、迅速恢復體力,鹿草農會舉辦創意料理投票,家政班烹煮,端出色香味形俱全秋葵特色料理,讓人食指大動。

幸福農村計畫活動,展出青農、四健、家政成果,辦理闖關活動及趣味競賽、學童成果發表、家政舞蹈表演。現場還有青農植保機、空拍機展示,民眾逛展兌換鹿草蜂蜜產銷班,提供蜂蜜汽泡水及冰淇淋,吸引大批民眾參加。

縣長翁章梁到場同樂,讚揚農村成果,他說,嘉縣秋葵面積產量全國居冠,鹿草面積94公頃,每年生產1140公噸,全縣第一,鹿草是秋葵故鄉,過去民眾只在日式料理店吃到秋葵,近年秋葵入菜普及,許多民眾都會在家料理秋葵,透過活動,讓民眾看見秋葵有別於以往川燙沾醬油,還有不同創意料理,推廣秋葵料理美味,增加消費及農民收益。

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推展地方農特秋葵,上午由農會家政班料理多道秋葵佳餚,開放民眾投票評選料理。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推展地方農特秋葵,上午由農會家政班料理多道秋葵佳餚,開放民眾投票評選料理。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推展地方農特秋葵,上午由農會家政班料理多道秋葵佳餚,開放民眾投票評選料理。圖/嘉縣府提供
嘉義縣鹿草鄉農會推展地方農特秋葵,上午由農會家政班料理多道秋葵佳餚,開放民眾投票評選料理。圖/嘉縣府提供
創意料理青農農會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擔水餅

 台南仁德土庫兩百多年「擔水餅」傳統早已式微,父老希望維持傳統不墜,大宅聖天宮土庫擔水餅文化節上午熱鬧登場。兩大主題「文化溯源尋根健走」、「擔水餅文化體驗」,吸引民眾參加、體驗先民古禮。

健走400多民眾參加,今晨7點起跑,繞行仁德土庫里街道,緬懷古人擔水餅路線,飽覽土庫自行車道、三爺溪畔風景;擔水餅則循古例、成人擔起約20公斤重扁擔,繞行土庫大宅老街道,重現古早時空、意在傳承傳統。

仁德區公所表示,大宅聖天宮擔水餅文化節,緣起2020年公所首次推動審議社造參與式預算計畫「藝起想想仁德共好」,民眾1320票支持選為第一名方案,社區居民產生共鳴,更讓地方文化與生活共榮,仁德區長興學區民眾從相信到相挺,市議員郭鴻儀、土庫里長黃富建、土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進魁等協助募集多方資源擴大舉辦,拋磚引玉。

活動請到市長黃偉哲任代言人,簽署支持土庫擔水餅文化為市定民俗宣言,強調發展地方特色,更推薦在地新生兒彌月禮採用健康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水餅。

郭鴻儀表示,他發願致力保存在地傳統 「添丁擔餅」文化;據重修台灣縣志記載:乾隆17年(西元1752年)前土庫、許厝與大宅即崇祀土地公、神像有260多年歷史。最早土地公祠在目前大宅庄社東南邊農田,每年農曆8月12日土地公聖誕時,為感謝保佑莊稼豐收,賜福家戶人丁興旺,家中有添男丁或男孫者,將水果餅挑到土地公廟(爐主家)拜拜答謝,拜完後,各角落頭家將大餅福份分送到土地公爐下會員家,這擔餅習俗延續到今天。

他說,家族是土地公祠會員,自己出生時父親就有擔水餅分送,兒子出生時也參與擔水餅,過去人丁興旺每到擔水餅時都非常熱絡,如今因少子化人數日漸稀少,習俗也漸漸被遺忘,2020年首次辦理文化節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去年度因疫情而停辦令人相當惋惜,好在疫情獲得控制,今年度恢復辦理,且雖然有增加名額,但因民眾熱情支持下,僅開放報名5天就額滿。

文化傳承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走得長遠,希望文化節活動可以年年舉行,如有機會更應該要跨區結合相似的傳統文化,如歸仁大埔福德祠擔餅歷史也相當悠久,更是太子土庫的鄰居,文化淵源相當緊密,希望讓地方文化特色能夠被看見,更希望藉由活動,把福份再擴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帶動區域更繁榮發展。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南瓜

 推廣在地農特產南瓜,淡水農會今於淡水金色水岸舉辦幸福農村成果展,現場有南瓜栽培技術講解、四健、家政等農村成果發表,青農聯誼會也於現場展售新鮮農產並設置青農講堂,與民眾互動、推動食農教育及「食在地、健康吃」理念,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也到場勉勵南瓜農友們的辛勞與付出。

淡水區農會於金色水岸廣場辦理幸福農村成果展,農業局長李玟除勉勵農民辛勞外,也為大南瓜比賽優勝農友頒發獎座,並祝賀青農黃靖文先生當選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淡水區農會近年致力推廣南瓜,透過南瓜凝聚在地。

本次獲創意組及品質組冠軍的盧仁傑和黎俊壖皆為淡水在地農友,盧仁傑不僅種植南瓜也從事廣告業,將在廣告業的創意巧思與南瓜結合,成功於創意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品質組冠軍黎俊壖綽號「博士」,是淡水南瓜產銷班員,長期研究南瓜栽培技術並參加比賽挑戰自己,也樂於分享技術,是在地南瓜栽培技術的重要推手之一。

淡水區農會除了辦理全國大南瓜比賽,每年更研發一款南瓜加工商品,像是南瓜起司餅、南瓜燕麥濃湯等,創造南瓜全年經濟並於現場販售,同時農會也積極鼓勵民眾參與農業,不僅與在地小學合作辦理食農教育等四健課程,也打造長者綠色照護據點,結合農會家政班與在地長者於農會頂樓設置菜圃辦理農業課程,讓大眾參與農業創造心靈健康,打造出淡水農村特色與綠療育環境。

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表示,透過成果展讓農業與民眾生活結合,不僅讓大家瞭解農業的重要性,更推廣南瓜成為淡水特色農業,農會也研發各式南瓜加工商品,打破產季限制,並提升淡水南瓜知名度,而這些美味南瓜商品皆於淡水農會超市販售,歡迎大家私訊農會超市粉絲團輕鬆購買。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農業局不僅積極協助農漁民拓展銷售通路,與轄內農會合作辦理食農教育推廣、團購及展售會,強化新北農漁產知名度及銷量,現在是新北市甘藷、山藥及萬里蟹的產季,希望大家能多多選購並品嚐這些當季美味,落實「遊當地、食當季」理念,吃得新鮮更是吃得健康。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紅龍果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今公布評鑑結果,萬丹鄉女青農蔡錦菊拿下冠軍、果王。果王重量達1060公克,超越去年果王。 去年果王,冠軍是她的丈夫洪兆濡拿下,夫妻倆連兩年分別獲冠軍,她強調,與丈夫果園是各自獨立,彼此互相討論切磋,果園管理採智慧化模式。 農業處指出,今年紅龍果評鑑,報名品質評鑑26組,果王評鑑17組,今揭曉屏東紅龍果品質冠軍及重量果王,兩者冠軍均是由萬丹鄉農會蔡錦菊拿下,果王重量達1060克。 48歲蔡錦菊是超級斜槓,從農前是護理師、結婚後成為兒童美語老師,因為擔任護理師認識丈夫洪兆濡。蔡錦菊務農10年,她說,現代農業有別於以往慣行農法,採用農業病蟲害防治管理,用手機就能管理農地,夏天溫度過高,造成紅龍果有損,透過手機設定灑水系統及開啟時間,在家就能隨時監控溫度、溼度,種出品質優良的果品。 蔡錦菊的丈夫洪兆濡是去年冠軍、果王,洪兆濡今年未參賽。蔡錦菊說,她種植的果園約6分地,丈夫是5到6分地,夫妻若共同管理果園會太多爭執,獨立種植,互相幫忙。丈夫去年果王種出1036公克,今年她種出果王1060公克。 蔡錦菊說,建置智慧噴灌方式,設定程式,溫度感控,時間到自動噴灌,或溫度35度以上,中午最熱11點到12點,濕度低於70,會自動噴灌,省時又省力,不然有時會忘記噴灌。 縣府指出,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約440多公頃,產量約1萬295公噸是為全國第三大產區。紅龍果評鑑,除紅龍果研究專家,還有設計系學者與設計及包裝的角度專業評分。 評鑑分為「品質評鑑」及「果王評鑑」,前者「品質品鑑」由5位專業評審根據紅龍果重量、糖度、外觀、風味口感以及包裝設計五個項目評分,依照總分由高至低評選出冠、亞、季軍及五名優勝,後者「果王評鑑」的紅龍果則需評審先評選出外觀符合初評,無裂果且果皮病斑與蟲斑未超過整顆果實1/4者,選出重量最重者當選果王。 111年度屏東紅龍果品質冠軍、果王均由萬丹鄉農會蔡錦菊拿下。亞軍:萬丹鄉農會洪秀慈;季軍:萬丹鄉農會謝秋菊;優勝者有5人,長治鄉農會陳妍妙、劉宣妤、郭至濱、林旻謙、九如鄉農會周毓洋;績優輔導單位分別是萬丹鄉農會及長治鄉農會。 屏東縣萬丹鄉紅龍果農蔡錦菊(右),種出果王重達1060公克。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萬丹鄉紅龍果農蔡錦菊(右),種出果王重達1060公克。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公布前三名與優勝者。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公布前三名與優勝者。記者劉星君/攝影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籃籗會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如今盼到疫情趨緩,將在明天復辦,考量防疫,也規定參與的攤商須打滿3劑疫苗;市議員候選人陳慶鴻也說,籃籗會為全台僅存大型傳統廟會市集活動,未來將提議把該市集登錄為「市定民俗」保存「無形文化資產」。

岡山里長、文史工作者劉天賦指,大岡山東邊山區盛產竹器,可供農漁業所需的生財器具,「籗」則是竹製魚簍,山區與海邊居民帶著物產到岡山街交易,因此逐漸成形籃籗會。

劉天賦表示,從名稱籃籗會可知,該市集是以販賣竹器為主的「竹器市集」,古代大岡山地區居民,則在岡山街主廟壽天宮前市集廣場交易,後來逐漸形成廟宇主要祭典時,辦理的大型竹器市集,同時也依據民間信仰,分別在農曆3月23日的媽祖聖辰,8月14日土地公生前夕,及9月15日的阿公店義民爺祭典,一年共舉辦三次。

區公所表示,因近三百年傳統,籃籗會成為岡山地區每年的盛會之一,全盛時期多達2500個單位,但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近2年。

籃籗會將在明天復辦,主要分為百貨、傳統與花市區共3區,市集總長約1.2公里,大約有500家攤商參與,不少業者期盼,藉疫情趨緩,復辦後,能重現傳統市集的熱鬧氛圍。

陳慶鴻認為,籃籗會是台灣僅存的廟會市集,保存早年農業用品的攤位,辦理至今已逾200年,還保留傳統竹器及農具販售區,未來將向市府提議把該市集登錄為「市定民俗」保存為「無形文化資產」。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岡山疫情文化資產

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水梨

 苗栗縣水梨正當季,三灣鄉、頭份市、卓蘭鎮9個社區自主提案聯合行銷活動,今天在縣府暖身,其中一顆可以重5台斤的「寶島甘露」梨吸睛,副縣長鄧桂菊等人都驚艷。

三灣鄉大河、永和、頭份市廣興、興隆,及卓蘭鎮坪林、景山、雙連、食水坑、東盛社區,9社區聯合行銷活動「漫活梨享 音樂饗宴」,8月27日、28日在南庄遊客中心登場,希望遊客現場採購嘗鮮,並規畫藝文表演,及竹蜻蜓、葫蘆吊飾DIY等親子體驗活動。

「漫活梨享 音樂饗宴」今天在縣府暖身,展示水梨鮮果、果乾,及東方美人茶、酸柑茶等,其中,寶島甘露梨引人注目,梨農說,寶島甘露發展6年的新品種,果實碩大,可以達5台斤,細緻多汁有甘蔗香味,最重要是本土品種,梨穗不用外求日本

新品種「寶島甘露」梨一顆可以重5台斤,果實碩大吸睛。記者范榮達/攝影
新品種「寶島甘露」梨一顆可以重5台斤,果實碩大吸睛。記者范榮達/攝影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檸檬

 為檢視高雄智慧農成果,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會同農業局,今天到旗山訪視智慧水耕蔬菜「樂霖鮮蔬農場」,及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悠綠客」;並展示植保機農噴、全國首創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及黃檸檬催熟智慧監控,三項智慧農業科技的建置成果。

現年36歲的莊承翰曾是越野單車國手,退去選手身分後,在台北從事自行車業務,因家鄉爺爺、奶奶相繼過世,奔喪期間,看見退休的父親獨自看顧果園,深感務農人口老化的問題,不忍家父辛苦,便決定辭職,返鄉扛起檸檬園的重擔。

莊承翰從務農門外漢重新學起,這8年期間,不僅掌握種植技術,讓果品熱銷,更成立生產合作社,打造「台灣本土黃檸檬」;種植方面導入植保機協助農噴、AI輔助檸檬選別及智慧催熟監控系統,成為今年高雄的智慧農業示範場域。

莊承翰說,務農是苦力活,加上高齡化,人力吃緊,就必須設法改善,因此近年導入機械化、自動化等,讓工作變得更有效率,有助於檸檬精準生產、品質提升,更增加一般餐飲集團、通路銷售與小農合作意願。

市府農業局表示,市府這2年投入近800萬進行智慧農業發展,加上中央近幾年推動,讓原先停留在系統建置的智慧農業,開始走向第一線並將相關科技落實到種植、生產來增加效益。

羅達生表示,大數據對智慧農業發展相當重要,利用數據,有助於農作物對環境控制、病蟲害防治及藥物噴灑決策等,不僅節省人力,提高生產效率,也迎合市場需求。

他還說,市府透過智慧農業補助計畫,兩年來已輔導40場智慧農業種子案場,有效提升生產良率與效率,盼由市府資源持續導入,讓高雄農產業往智慧化邁進。

高雄市政府今天視察旗山區「悠綠客」農場。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政府今天視察旗山區「悠綠客」農場。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附掛式AI檸檬選果機。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運用植保機農噴果園降低人力負擔。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運用植保機農噴果園降低人力負擔。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旗山區「悠綠客」為全國最大黃檸檬供應農場,創辦人莊承翰與業者合作建置黃檸檬催熟智慧監控技術。記者陳弘逸/攝影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蹦火仔

 蹦火仔」今年傳來好消息,青鱗魚洄流到近岸,約有往昔的三分之一,蹦火漁船前晚出海遇見大群青鱗魚,數以千計跳躍海上畫面重現。北觀處與旅行社推出海陸行程,遊客可看到蹦火捕魚技法,「金山蹦火漁業文化展」今天開展。另基隆潮境海灣節有基隆帆船賽、潮搖滾音樂祭、海洋體驗營等系列活動。

2016年德翔台北擱淺造成北海岸生態浩劫,青鱗魚不再靠近內海,蹦火船捕不到魚難以生存,從4艘剩下1艘「蹦火船」苦苦咬牙慘澹經營,今年傳來好消息,青鱗魚洄流到近岸。

北觀處今年採用策展方式展出金山蹦火漁業文化,從早期火把漁業演進、文化價值一直到蹦火漁業的觀光亮點,今天起至9月30日止,每日上午9時到下午5時在金山遊客中心。

金山在地文史工作者郭慶霖指出,「蹦火仔」是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蹦火漁船面臨僅剩1艘的存續危機,為了不讓「蹦火仔」絕跡,北觀處積極協助結合觀光推動漁業轉型,今年以策展方式增加與民眾的互動性。

基隆帆船賽及潮搖滾音祭將在28日於碧砂漁港登場,基隆市政府產發處長黃健峰表示,今年有潮海洋、潮漁村及潮音樂三大主軸,潮海洋推出無動力水上運動帆船、立槳、獨木舟;潮漁村以海洋文化體驗為主軸的導覽行程,帶領民眾走進漁村發掘漁村故事。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苧麻

 苧麻是泰雅族傳統製線織布重要原料,27歲女青年林珍珠與家人在苗栗縣南庄鄉種植,苧麻葉還可以入糕點,規畫深度文化遊程,今天縣府首次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金獎肯定。

縣府首度結合水土保持局推動農村青年輔導計畫,引入餐飲集團「手串集團」贊助,總價值28萬元的實質資源,辦理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提案競賽,吸引34隊報名,6隊脫穎而出,縣長徐耀昌、縣府農業處長陳樹義等人今天表揚。

好點子提案得獎名單如下,金獎林珍珠獎金10萬元,銀獎李瑞萍獎金7萬元,銅獎楊凱棠,獎金5萬元,創意構思獎曹富雄、謝東宏與林思豪,各獲價值2萬元平板電腦。

其中,林珍珠是台灣工藝之家認證工藝師林淑莉之女,林淑莉是原住民媳婦,林珍珠傳承技藝,大學就讀設計相關科系,提案以泰雅染織,發展地方苧麻產業生態系統,規畫苧麻為核心的深度文化旅遊,串起食、住、行、育、樂,讓體驗者跨部落體驗,與在地業者合作,帶動地方經濟。

徐耀昌指出,縣府鼓勵青年返鄉工作,成立勞動及青年發展處的目的,輔導協助不管創業或是找工作媒合等,並且與農業處經常性的業務推廣,造就年輕人的事業體,也期望透過青年創新好點子競賽,行銷苗栗縣豐富的農特產業樣態、風土,及深厚農村文化內涵。

苗栗縣政府首度辦理農村青年創新好點子行動獎勵計畫提案競賽,縣長徐耀昌今天表揚6名優勝團隊。圖/苗栗縣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