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擔水餅

 台南仁德土庫兩百多年「擔水餅」傳統早已式微,父老希望維持傳統不墜,大宅聖天宮土庫擔水餅文化節上午熱鬧登場。兩大主題「文化溯源尋根健走」、「擔水餅文化體驗」,吸引民眾參加、體驗先民古禮。

健走400多民眾參加,今晨7點起跑,繞行仁德土庫里街道,緬懷古人擔水餅路線,飽覽土庫自行車道、三爺溪畔風景;擔水餅則循古例、成人擔起約20公斤重扁擔,繞行土庫大宅老街道,重現古早時空、意在傳承傳統。

仁德區公所表示,大宅聖天宮擔水餅文化節,緣起2020年公所首次推動審議社造參與式預算計畫「藝起想想仁德共好」,民眾1320票支持選為第一名方案,社區居民產生共鳴,更讓地方文化與生活共榮,仁德區長興學區民眾從相信到相挺,市議員郭鴻儀、土庫里長黃富建、土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進魁等協助募集多方資源擴大舉辦,拋磚引玉。

活動請到市長黃偉哲任代言人,簽署支持土庫擔水餅文化為市定民俗宣言,強調發展地方特色,更推薦在地新生兒彌月禮採用健康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水餅。

郭鴻儀表示,他發願致力保存在地傳統 「添丁擔餅」文化;據重修台灣縣志記載:乾隆17年(西元1752年)前土庫、許厝與大宅即崇祀土地公、神像有260多年歷史。最早土地公祠在目前大宅庄社東南邊農田,每年農曆8月12日土地公聖誕時,為感謝保佑莊稼豐收,賜福家戶人丁興旺,家中有添男丁或男孫者,將水果餅挑到土地公廟(爐主家)拜拜答謝,拜完後,各角落頭家將大餅福份分送到土地公爐下會員家,這擔餅習俗延續到今天。

他說,家族是土地公祠會員,自己出生時父親就有擔水餅分送,兒子出生時也參與擔水餅,過去人丁興旺每到擔水餅時都非常熱絡,如今因少子化人數日漸稀少,習俗也漸漸被遺忘,2020年首次辦理文化節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去年度因疫情而停辦令人相當惋惜,好在疫情獲得控制,今年度恢復辦理,且雖然有增加名額,但因民眾熱情支持下,僅開放報名5天就額滿。

文化傳承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走得長遠,希望文化節活動可以年年舉行,如有機會更應該要跨區結合相似的傳統文化,如歸仁大埔福德祠擔餅歷史也相當悠久,更是太子土庫的鄰居,文化淵源相當緊密,希望讓地方文化特色能夠被看見,更希望藉由活動,把福份再擴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帶動區域更繁榮發展。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