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林清村默默支持, 蘇雪莉與兩個女兒開創有機農業的各種可能性。(攝影/楊語芸)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先生林清村默默支持, 蘇雪莉與兩個女兒開創有機農業的各種可能性。(攝影/楊語芸)

「種田好辛苦」 孫女姐妹花努力外銷蘆薈麵

對蘇雪莉來說,務農圓了她的田園夢;但對兩個在台南市區長大的女兒而言,田園卻是惡夢,她們一個怕曬,一個怕蟲,看著辛苦種植的籽、苗茁壯,心中固然有些悸動,不過誠如林雅鴻的真心話:「全身的水份都流汗流光了,無法流出感動的眼淚。」

面對「為什麼想要務農」的提問,林雅溶也沒打算給出「政治正確」的答案,反而誠實表示,因為不知道想要做什麼,家裡既然需要幫忙,就先「得過且過」。台南的烈日顯然把兩位白皙美女曬昏頭了,她們開始發出奇想:有沒有一種不必曬太陽、不必彎腰的農業……

「好累,好熱,好辛苦」,姐妹倆異口同聲抱怨。既然如此不適應,為什麼不棄農而去?林雅鴻說:「因為媽媽做的是對的事。」她深知有機農業不只為人類帶來健康,也有益於土地環境,「地球生病了」於她曾是個遙遠的議題,如今身為農夫,可以身體力行讓地球更健康,讓她有一種實質的貢獻感。

林雅溶則說:「種了有機蔬菜後,我才知道為什麼它們比較貴……因為自己辛苦過,說實話,我覺得現在的價格還不夠貴。」在她和姐姐的努力下,蘆薈麵等有機加工品已經行銷到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地,「我們種出來的是好東西,要讓更多人認識,我願意繼續努力。」

蘆薈田枝繁花茂,是蘆薈家族的成就與驕傲。(圖片提供/日日學文化)
© 由 上下游新聞市集 提供蘆薈田枝繁花茂,是蘆薈家族的成就與驕傲。(圖片提供/日日學文化)

「女麗廚房」連結產銷兩端  綻放女人美麗力量

為了媒合有理念的女農和消費者,也想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業,蘇雪莉成立「女麗廚房」,透過手作課程把大家拉到平台來。不論是用農場的收成製作工藝品,或是女農前來分享食譜,這個空間都可以讓大家綻放女人美麗的力量。

大疫期間,活動雖然暫緩,但過去已開設過蝶豆花植染、涼拌小黃瓜及青梅醃製等課程。以青梅為例,上過課的學生每年都會跟梅農訂購梅子去加工,等於是農夫最穩定的客群。另外,每回上課前,蘇雪莉都會公布農場的收成,讓學生們登記採買,不只推銷自己的作物,也讓其他農友的豐收通通成為學生家餐桌上的菜餚。

投身食農教育 農場成為療癒和傳承的所在

因為熱心又負責,蘇雪莉被選為「柳營區蔬菜產銷班第二班」班長,她認為農場不只是生產的基地,也是教育的場域,因此在農作的餘裕間拉著班員們舉辦各種食農教育的課程。例如今年度「柳營芒著戀愛情人果節」活動將在 5 月 21 日登場,這是「太康有機農場」鼓勵民眾走出戶外、接近農業而舉辦的活動。雖然蘇雪莉和女兒們當天一定會「累到翻」,但陪伴大家打芒果、作檨仔青,卻是其樂融融。

今年九月,蘇雪莉又將多一重身份:屏科大景觀遊憩研究所碩士生,她認為農場景觀化除了能為農友和消費者帶來療癒效果外,也能經營出另一種農業經濟的風景,透過觀光深化食農教育,讓美好的農村文化能夠傳承下去。

三代女力 撐起有機一片天

「如果重回 55歲,是否還願意重作農婦?」雖然知道蘇雪莉會給肯定的答案,沒想到她除了投身不悔外,還遺憾自己太晚進入農業世界。「若能早一點學習,我會規劃得更好。」她以食安為初衷,心懷以土地為本的善念,踩著農事的節奏,女農的生活踏實又開懷。

採訪結束前,《上下游》詢問蘇黃酠,蘆薈將三代綁在一起,她是否歡喜?「有喔,足甘心,兩個查某囝仔願意下田,真好。」阿嬤的讚美能否讓姐妹倆忘卻「汗滴禾下土」的辛勞?甚或在通往農地的荊棘小徑上栽出自己的夢想?答案似乎就在蘇黃酠笑得瞇成一條線的眼睛裡。

食用蘆薈小常識:蘆薈素有「植物界醫生」的美名,在醫療及美容上均有作用,不過葉片厚皮層內含有大黃素,容易導致腹瀉或過敏,去皮取出凝膠內層後,需以沸水殺青後才能食用。若欲購買已處理過「蘆薈肉」或蘆薈麵等產品,可洽詢村家味。

The post 把蘆薈種到「發蘆」,祖孫三代女力大爆發!有機蘆薈變身蕾絲麵邁向國際 appeared first on 上下游News&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