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擔水餅

 台南仁德土庫兩百多年「擔水餅」傳統早已式微,父老希望維持傳統不墜,大宅聖天宮土庫擔水餅文化節上午熱鬧登場。兩大主題「文化溯源尋根健走」、「擔水餅文化體驗」,吸引民眾參加、體驗先民古禮。

健走400多民眾參加,今晨7點起跑,繞行仁德土庫里街道,緬懷古人擔水餅路線,飽覽土庫自行車道、三爺溪畔風景;擔水餅則循古例、成人擔起約20公斤重扁擔,繞行土庫大宅老街道,重現古早時空、意在傳承傳統。

仁德區公所表示,大宅聖天宮擔水餅文化節,緣起2020年公所首次推動審議社造參與式預算計畫「藝起想想仁德共好」,民眾1320票支持選為第一名方案,社區居民產生共鳴,更讓地方文化與生活共榮,仁德區長興學區民眾從相信到相挺,市議員郭鴻儀、土庫里長黃富建、土庫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進魁等協助募集多方資源擴大舉辦,拋磚引玉。

活動請到市長黃偉哲任代言人,簽署支持土庫擔水餅文化為市定民俗宣言,強調發展地方特色,更推薦在地新生兒彌月禮採用健康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水餅。

郭鴻儀表示,他發願致力保存在地傳統 「添丁擔餅」文化;據重修台灣縣志記載:乾隆17年(西元1752年)前土庫、許厝與大宅即崇祀土地公、神像有260多年歷史。最早土地公祠在目前大宅庄社東南邊農田,每年農曆8月12日土地公聖誕時,為感謝保佑莊稼豐收,賜福家戶人丁興旺,家中有添男丁或男孫者,將水果餅挑到土地公廟(爐主家)拜拜答謝,拜完後,各角落頭家將大餅福份分送到土地公爐下會員家,這擔餅習俗延續到今天。

他說,家族是土地公祠會員,自己出生時父親就有擔水餅分送,兒子出生時也參與擔水餅,過去人丁興旺每到擔水餅時都非常熱絡,如今因少子化人數日漸稀少,習俗也漸漸被遺忘,2020年首次辦理文化節活動,獲得廣大迴響,去年度因疫情而停辦令人相當惋惜,好在疫情獲得控制,今年度恢復辦理,且雖然有增加名額,但因民眾熱情支持下,僅開放報名5天就額滿。

文化傳承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走得長遠,希望文化節活動可以年年舉行,如有機會更應該要跨區結合相似的傳統文化,如歸仁大埔福德祠擔餅歷史也相當悠久,更是太子土庫的鄰居,文化淵源相當緊密,希望讓地方文化特色能夠被看見,更希望藉由活動,把福份再擴大,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帶動區域更繁榮發展。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台南仁德200年「擔水餅」早已式微,父老合力辦文化節重現傳統。圖/郭鴻儀提供

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南瓜

 推廣在地農特產南瓜,淡水農會今於淡水金色水岸舉辦幸福農村成果展,現場有南瓜栽培技術講解、四健、家政等農村成果發表,青農聯誼會也於現場展售新鮮農產並設置青農講堂,與民眾互動、推動食農教育及「食在地、健康吃」理念,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也到場勉勵南瓜農友們的辛勞與付出。

淡水區農會於金色水岸廣場辦理幸福農村成果展,農業局長李玟除勉勵農民辛勞外,也為大南瓜比賽優勝農友頒發獎座,並祝賀青農黃靖文先生當選新北市養豬協會理事長。淡水區農會近年致力推廣南瓜,透過南瓜凝聚在地。

本次獲創意組及品質組冠軍的盧仁傑和黎俊壖皆為淡水在地農友,盧仁傑不僅種植南瓜也從事廣告業,將在廣告業的創意巧思與南瓜結合,成功於創意組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品質組冠軍黎俊壖綽號「博士」,是淡水南瓜產銷班員,長期研究南瓜栽培技術並參加比賽挑戰自己,也樂於分享技術,是在地南瓜栽培技術的重要推手之一。

淡水區農會除了辦理全國大南瓜比賽,每年更研發一款南瓜加工商品,像是南瓜起司餅、南瓜燕麥濃湯等,創造南瓜全年經濟並於現場販售,同時農會也積極鼓勵民眾參與農業,不僅與在地小學合作辦理食農教育等四健課程,也打造長者綠色照護據點,結合農會家政班與在地長者於農會頂樓設置菜圃辦理農業課程,讓大眾參與農業創造心靈健康,打造出淡水農村特色與綠療育環境。

淡水區農會總幹事高忠表示,透過成果展讓農業與民眾生活結合,不僅讓大家瞭解農業的重要性,更推廣南瓜成為淡水特色農業,農會也研發各式南瓜加工商品,打破產季限制,並提升淡水南瓜知名度,而這些美味南瓜商品皆於淡水農會超市販售,歡迎大家私訊農會超市粉絲團輕鬆購買。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農業局不僅積極協助農漁民拓展銷售通路,與轄內農會合作辦理食農教育推廣、團購及展售會,強化新北農漁產知名度及銷量,現在是新北市甘藷、山藥及萬里蟹的產季,希望大家能多多選購並品嚐這些當季美味,落實「遊當地、食當季」理念,吃得新鮮更是吃得健康。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紅龍果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今公布評鑑結果,萬丹鄉女青農蔡錦菊拿下冠軍、果王。果王重量達1060公克,超越去年果王。 去年果王,冠軍是她的丈夫洪兆濡拿下,夫妻倆連兩年分別獲冠軍,她強調,與丈夫果園是各自獨立,彼此互相討論切磋,果園管理採智慧化模式。 農業處指出,今年紅龍果評鑑,報名品質評鑑26組,果王評鑑17組,今揭曉屏東紅龍果品質冠軍及重量果王,兩者冠軍均是由萬丹鄉農會蔡錦菊拿下,果王重量達1060克。 48歲蔡錦菊是超級斜槓,從農前是護理師、結婚後成為兒童美語老師,因為擔任護理師認識丈夫洪兆濡。蔡錦菊務農10年,她說,現代農業有別於以往慣行農法,採用農業病蟲害防治管理,用手機就能管理農地,夏天溫度過高,造成紅龍果有損,透過手機設定灑水系統及開啟時間,在家就能隨時監控溫度、溼度,種出品質優良的果品。 蔡錦菊的丈夫洪兆濡是去年冠軍、果王,洪兆濡今年未參賽。蔡錦菊說,她種植的果園約6分地,丈夫是5到6分地,夫妻若共同管理果園會太多爭執,獨立種植,互相幫忙。丈夫去年果王種出1036公克,今年她種出果王1060公克。 蔡錦菊說,建置智慧噴灌方式,設定程式,溫度感控,時間到自動噴灌,或溫度35度以上,中午最熱11點到12點,濕度低於70,會自動噴灌,省時又省力,不然有時會忘記噴灌。 縣府指出,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約440多公頃,產量約1萬295公噸是為全國第三大產區。紅龍果評鑑,除紅龍果研究專家,還有設計系學者與設計及包裝的角度專業評分。 評鑑分為「品質評鑑」及「果王評鑑」,前者「品質品鑑」由5位專業評審根據紅龍果重量、糖度、外觀、風味口感以及包裝設計五個項目評分,依照總分由高至低評選出冠、亞、季軍及五名優勝,後者「果王評鑑」的紅龍果則需評審先評選出外觀符合初評,無裂果且果皮病斑與蟲斑未超過整顆果實1/4者,選出重量最重者當選果王。 111年度屏東紅龍果品質冠軍、果王均由萬丹鄉農會蔡錦菊拿下。亞軍:萬丹鄉農會洪秀慈;季軍:萬丹鄉農會謝秋菊;優勝者有5人,長治鄉農會陳妍妙、劉宣妤、郭至濱、林旻謙、九如鄉農會周毓洋;績優輔導單位分別是萬丹鄉農會及長治鄉農會。 屏東縣萬丹鄉紅龍果農蔡錦菊(右),種出果王重達1060公克。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萬丹鄉紅龍果農蔡錦菊(右),種出果王重達1060公克。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公布前三名與優勝者。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紅龍果種植面積、產量逐年成長,是全國第三大產區,屏東縣府舉辦紅龍果評鑑,公布前三名與優勝者。記者劉星君/攝影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籃籗會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如今盼到疫情趨緩,將在明天復辦,考量防疫,也規定參與的攤商須打滿3劑疫苗;市議員候選人陳慶鴻也說,籃籗會為全台僅存大型傳統廟會市集活動,未來將提議把該市集登錄為「市定民俗」保存「無形文化資產」。

岡山里長、文史工作者劉天賦指,大岡山東邊山區盛產竹器,可供農漁業所需的生財器具,「籗」則是竹製魚簍,山區與海邊居民帶著物產到岡山街交易,因此逐漸成形籃籗會。

劉天賦表示,從名稱籃籗會可知,該市集是以販賣竹器為主的「竹器市集」,古代大岡山地區居民,則在岡山街主廟壽天宮前市集廣場交易,後來逐漸形成廟宇主要祭典時,辦理的大型竹器市集,同時也依據民間信仰,分別在農曆3月23日的媽祖聖辰,8月14日土地公生前夕,及9月15日的阿公店義民爺祭典,一年共舉辦三次。

區公所表示,因近三百年傳統,籃籗會成為岡山地區每年的盛會之一,全盛時期多達2500個單位,但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近2年。

籃籗會將在明天復辦,主要分為百貨、傳統與花市區共3區,市集總長約1.2公里,大約有500家攤商參與,不少業者期盼,藉疫情趨緩,復辦後,能重現傳統市集的熱鬧氛圍。

陳慶鴻認為,籃籗會是台灣僅存的廟會市集,保存早年農業用品的攤位,辦理至今已逾200年,還保留傳統竹器及農具販售區,未來將向市府提議把該市集登錄為「市定民俗」保存為「無形文化資產」。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高雄市岡山區逾百年傳統趕集活動「籃籗會」,每年照例分別舉辦3次;2020年受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明天將復辦約有500家攤商參與。圖/岡山區公所提供
岡山疫情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