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8日 星期二

膝關節


為何哈薩克20號莎賓娜讓人瘋狂?

【膝關節╱影評人】
圖/翻攝自網路
這一周來,網路上最夯的人氣話題,莫過於哈薩克排球女將莎賓娜(Sabina Altynbekova)。 怎麼會這樣?平常會看排球比賽的朋友,會看哪一國?除了中華隊之外,可能是排球強國巴西、美國、日本、俄羅斯、義大利。老實說,會看哈薩克?這種機會真的很低。更巧的是,根據國際排球總會世界排名,台灣剛好排第30名,比台灣好一個名次的,不偏不倚,還剛好是哈薩克。 所以,要論比賽強度,哈薩克絕對不是球迷首選。正因為陣中球員之一的莎賓娜身高182,極具身高優勢,加上小臉蛋,一頭長髮馬尾造型,照比例算下來,已經超越之前的九頭身美女標準,堪稱是十頭身。 朱學恆順勢推論誇飾法到十二頭身,而且她的社群網站追蹤人數從本來3百多變成十多萬,一度嚇壞這位小妞,證明人氣熱度。 莎賓娜氣質出眾,高挑身材,皮膚白皙,還有一雙閃亮大眼,完全是台灣男生喜歡的主流類型。更因為腿長優勢,使她怎麼看,都是從漫畫中走出來的正港美少女戰士。 這類型太稀有,放眼中港台,除了身高180以上的名模之外,應該沒這種風格。但多半身高破180的,外形多半又比較冶豔,不像她這種鄰家女孩Look。這其中,最讓大家產生好感的主因就是:她根本太像台灣人或是日本人這類東方臉孔,不是金髮碧眼的洋妞路線。 若不說她是哈薩克女孩,大概也沒人猜得出她血統。別說台灣人為她瘋狂膚淺,就連香港網友看到之後,也紛紛跪求移民哈薩克的方式。莎賓娜體會到熱情的台灣人好感,更表示要不是雙親住在哈薩克,還真想住在台灣。 哈薩克族混血複雜,若非薩賓娜混得如此「華人輪廓」,今天也不會造成這麼大的討論風潮。
圖/取自莎賓娜instagram
話說回來,莎賓娜風潮代表了運動賽事中,外在面孔的優勢。 如:女子網球賽事中的一等一好手:瑪麗亞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球技出色,加上外形靚麗(與一口高分貝嘶吼聲聞名),動了「縮胸手術」的羅馬尼亞女網選手哈勒普(Simona Halep)、丹麥甜心卡洛琳瓦芝妮雅琪(Caroline Wozniacki)、安娜伊凡諾維奇(Ana Ivanovic)。 極早闖出名號的美女代表,應該是(單打球技比較差的)安娜庫妮可娃。她絕對是美女體育屆中的代表人物,常年關注女網的人就知道,當年她跟辛吉絲的搭配雙打,堪稱是網球場上最美麗的風景。 庫妮可娃後來的代言活動更是開創女網一代紀錄,這數字後來才被後輩莎拉波娃徹底超越。倒是因為莎拉波娃常被拿來跟庫妮可娃比較,一度讓莎拉波娃頗有微詞。 畢竟莎拉波娃的單打成績,實在比庫妮可娃好太多。論球技論姿色論代言,莎拉波娃是當代美女運動經濟中的佼佼者。相較之下,媒體都說球技超威猛的大小威廉絲是黑金剛芭比姐妹花,就知道外形來說,真的是「最遙遠的距離」呀! 話再說回來。別說美女運動員佔優勢,帥哥男運動員更是闊嘴吃四方。瞧瞧多少女性同胞在世界盃足球賽願意當「一日球迷」,C羅的勾魂眼神、內馬爾的超酷髮型、梅西的陽光笑容。連德國隊教練挖鼻屎也可以這麼帥?更別提退役球星貝克漢甚至是影響當代型男路線足足20 年的時尚人物。雖然有人是認真看球,但不可否認的是,出色的外表絕對是加分神器。 嗯,所以莎賓娜別回哈薩克了啦,看台灣這麼熱情。大家都願意為了妳,把房間讓出來給妳住免錢(誤)。

◎ 作者簡介╱膝關節: 電影從業人員。曾任電影公司行銷宣傳、報社記者。著《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部落格『愛護你的膝關節』曾獲資策會部落格百傑動漫影音類首獎。膝關節粉絲團



萌光閃閃──萌行銷的融化魔力

【膝關節╱影評人】
小小店長體驗營活動顯然提升了品牌好感與認同度,甚至可以吸引家庭客對全家的信心。(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熟悉網路行銷的朋友都知道,網友點擊的萌三寶:「小孩、貓狗、大奶寶」。賣廣告,拼點擊,靠這三個準沒錯。 不可諱言的,可愛的小娃總能激發大家點擊率。貓貓狗狗的可愛圖片與無法理解的趣味行為,更是讓人瘋狂(特別是邪惡的貓咪做出常人不能想像的行為時)。 至於大奶寶這個說法,雖然未經英國研究證實,但只要版面上有正妹露出事業線或是美腿俏臀,絕對有一定的殺傷力。否則電玩廣告不會請一票性感正妹,車展資訊展電玩展也不用找秀場女郎配合促銷,更別提女藝人為求拼版面,性感早就是必修學分。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萌三寶的題材發酵。早期的「殺很大」就是經典範例,近期全家的小小店長活動廣告,更是一鳴驚人地創造高流量。 三天不到就殺出百萬流量,截稿前夕已經來到130萬點擊次數。更登上近期台灣youtube頁面上的最熱門點擊率,贏第二名的「John Cena 約翰希南惡作劇電話」有6倍之多,不難想像這支廣告有多成功了。全家在目前消費者心中的好感度,相信提升許多。 這幾年下來,全家這個連鎖商店的老二,近期行銷宣傳方式常逼得老大7-11有點挫在等。霜淇淋的華麗完投勝就不用提了,都能逼平常喝保力達B「套」莎莎亞的硬漢工人去買限定版草莓霜淇淋 ,就知道多成功。 小小店長體驗營活動顯然是提升品牌好感與認同度,甚至可以吸引家庭客對全家的信心,「全家就是你家」這句口號深植人心,現在你問7-11的口號是啥,未必每個人都答得出來。 小小店長活動是賣萌,沒錯,就是萌。萌的行銷力量多強大?看近期中國火紅的《爸爸去哪裡》 就知道,甚至還拍成了電影,結合了各類置入式行銷,觀眾也還樂得買票,因為實在太好笑了(儘管這套節目是向南韓節目取經買版權)。 萌是普世語言,能掌握萌的力道,就能助長行銷宣傳的厚度。 萌這個字原本只存在於ACG動畫漫畫界的術語,以個人因著人物的某些特徵而萌生起像燃燒般的共鳴感覺,更會把「蘿莉」(起於Lolita這個名字,因為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 故事裡的小女主角),「正太」(源於橫山光輝的名作《鐵人28號》 的主角「金田正太郎名字」),這兩種名詞與萌畫上等號。不過全家這支廣告說要有蘿莉風就太過頭了。這廣告談的還是天真可愛路線,倒是小男孩有幾分正太味道,古椎到讓人想對他說「咕嘰咕嘰」。 另外,這支廣告會讓這麼多人喜歡,不是只有「萌」而已。我認為大人們喜歡看到這些小娃的童趣童言行徑,也反映了大人們從孩童身上看見了某種快樂的想像。這種想像很難建立在日常工作氛圍中,這是一種自我投射與聯結昔日自我童年的探照。 其實7-11不是沒有賣過萌行銷,當年30周年的企業形象廣告也是找來一群小朋友扮演數年來7-11推出商品時的昔日記憶。以小朋友扮演大朋友模樣的反差,產生了許多趣味性。 只是隨著7-11的經營團隊改組,這陣子的行銷宣傳活動真的被「老二」全家逆勢攻頂,不知道7-11下一步要拿出什麼法寶證明自己的龍頭地位?
※延伸閱讀》‧「誰把全家店長縮小了」 影片萌翻了
‧「我的嗶嗶妳都嗶走了!」全家小小店長萌哭網友
‧行銷新魔力:賣「萌」============================================================
◎作者簡介╱膝關節: 電影從業人員。曾任電影公司行銷宣傳、報社記者。著《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部落格『愛護你的膝關節』曾獲資策會部落格百傑動漫影音類首獎。膝關節粉絲團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苦瓜






高雄大樹農會主辦的「111年度苦甘的滋味大樹苦瓜節」,今天在姑山倉庫產業文化休閒園區熱烈登場,現場舉辦小農市集、廚藝教室、發放苦瓜雞湯,以及頒獎表揚苦瓜評鑑勝出的農民;活動高潮邀請到市長陳其邁現場料理涼拌苦瓜,也是這次大樹農會新推出的特色伴手禮。

陳其邁說他當市長以來已經連續3年參加大樹苦瓜節,表示全市約有137公頃的白玉苦瓜,大樹產量最豐、品質數一數二,產區的土壤和水質都是最佳,白玉苦瓜是高雄之寶。市府已火速下訂200箱要送給來訪外賓。

陳其邁還寄好吃的苦瓜寄給總統蔡英文,讓總統一年四季都吃得到高雄的農產品「吃到上癮」。

市長也頒獎表揚今年苦瓜評鑑勝出的農民,由農民潘周信奪冠,林傳喬、尤嘉謀分別抱回亞、季軍。今年首次參賽就獲亞軍殊榮的農民林傳喬說,苦瓜評鑑比賽已經辦理多年,但過去都只限農業班參賽,今年首次開放所有農民報名參加,第一次參加就得獎,他很驚喜,但同時也表露對自家苦瓜的滿滿自信。

林傳喬說,除了白玉苦瓜,大樹農民也培育出了「蘋果苦瓜」,外型更圓潤、表面凸粒飽滿、滋味甘甜少苦,不輸白玉苦瓜,涼拌、炒菜、煮湯都適合,小朋友也愛吃。

以農產聞名的大樹區,一年四季有苦瓜、玉荷包、鳳梨等農產相繼接力,陳其邁推薦民眾來大樹玩,還可結合發展農業觀光有成的東九區走套裝行程,旅遊休閒還能把新鮮、健康、美味的高雄農產帶回家。

今年苦瓜評鑑獎項由農民潘周信、林傳喬、尤嘉謀抱回。記者林品君/攝影
今年苦瓜評鑑獎項由農民潘周信、林傳喬、尤嘉謀抱回。記者林品君/攝影
立委邱議瑩也來到現場支持大樹苦瓜節。記者林品君/攝影
立委邱議瑩也來到現場支持大樹苦瓜節。記者林品君/攝影
活動限量1000碗苦瓜雞湯免費發送,民眾早早到場排隊。記者林品君/攝影

齊柏林先生帶領我們從三百公尺望下俯瞰台灣,壯闊、新奇的畫面吸引了每個國人的眼睛。而不虛假、高解析度的畫面也不留情的把大地受傷的痛楚直接撞進我們的心底!這是一次少見的全民學習。震撼之下,官員首先推出的處方是停建後續的高山公路。夠不夠?對不對?道路是發展之母,如果規劃得當;也會是破壞之首,在偏鄉山巔。如今,煞住環境殺手,凍結國土失血,是做對了事,可是還不夠!過於集中的開發活動,若是不能由輔導轉型和減量入手,從根本處降低超限對環境的掠奪,追逐暴利的生產者會持續走險,一時重典恐怕敵不過綿密的民意壓力,凍結的公路還會再復活。(台八線中橫公路就是江院長最該記取的教訓!)從根做起的要害在輔導轉型,輔導協助必然起自因勢利導以及因地制宜。要紓緩「看見台灣」中大片開發造成的環境傷害,不能相信單一標準和由上而下的命令,而要靠社區自覺與在地行動,組織有熱情的行動者是最要緊的。其次,要培養在地活力,不要指望環境太脆弱或傷害已見骨的高山地區,要從地緣條件還容許人類謀生的聚落外圍做起。日本倡導多年,三年前被聯合國正式採納的「里山倡議」,就在鼓吹住民和自然間共生共榮的和諧關係。其精髓不是嚴厲的禁止開發自然資源,而在節制的、友善的運用環境機會。其關鍵在於局部但是持續的行動,而且是最現場、最草根的行動。「里山」相當於我們的丘陵郊山。自古以來,多少先祖克服地形,在山坡谷地開墾,今日所見都是百年來一寸一鋤逐漸累積的。多數人為的改動,長年以往,都已經與大地結合,成為自然地貌的一部分,完全符合里山精神!承先啟後,從而組裝在地行動,相信可以是「看見台灣」,痛心破壞之後,復育國土環境最堅實的起點。林務局這幾年推動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著眼於梯田,因為它站在先民的基礎,普遍可見又經驗猶存的農業技術,一旦結合加值通路,馬上可以增加收入,惠及廣大山村。幫助農民修復水圳,引回了水,找回了生命,馬上改變自然景觀,也改變了人們的容貌,掛著笑容一同參與公共事務。同時,一汪汪田畦,也是為大地保水,幫暴雨滯洪,可以緩和急端氣候的禍害。對生態的貢獻是區域性的,更是長期性的。林務局的「里山台灣」把我們從千呎高空降落到地面,記錄了三處水梯田復育案例,探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整合,在不同地區的行動故事。從「看見」台灣,從巨觀中難以著力的、無從投入的感慨,「里山」台灣給了出口,「里山」三村引導了一條參與的路徑。看見台灣在受苦,復育大地母親,保育後代子孫,隨處都是「里山」,時時都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