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番茄

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番茄營養素報你知

在深入認識番茄前,肯定要先解開大家心中的萬年疑惑:番茄到底是蔬菜還是水果呢?
實際上,小番茄的營養組成比較接近水果類,而大番茄則是和蔬菜類較相近,所以他們其實是屬於不同的食物類別喔!而小番茄中的糖分會比大番茄多,因此要特別注意小番茄食用量,避免攝取過多糖份。

圖一/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圖一/番茄是蔬菜還是水果

番茄可以提供人體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他命等營養素,而大、小番茄中的營養素含量略有差異,以小番茄來說,其中的礦物質鉀含量及維他命C含量都較大番茄多。
除了上述提及的營養素外,番茄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植化素 — 「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s)」,而番茄中富含的「β-胡蘿蔔素」及「茄紅素」都屬於類胡蘿蔔素之一,目前已有多種研究結果顯示其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影響。值得注意的是,小番茄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皆較大番茄多。

圖二/番茄中的營養素 & 不同番茄的茄紅素含量
圖二/番茄中的營養素 & 不同番茄的茄紅素含量

番茄因為低熱量又富含多種營養素的特性,除了被減肥族視為減重聖品外,也被多數台灣人認為是養生好食材。

吃番茄的4大好處

番茄,曾在2002年被美國時代雜誌票選為十大優質食物,也在2020哈佛醫學院推薦的十大超級食物榜上有名。到底吃番茄有什麼好處呢?

1. 對抗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
自由基是造成體內氧化壓力的來源,當體內累積過多自由基時,可能導致某些疾病產生。而茄紅素去除自由基的能力分別是維他命E(α-生育酚)和β-胡蘿蔔素的10倍和2倍,且維他命C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也是抗氧化,因此攝取富含維他命C及茄紅素的番茄,可以協助人體清除自由基以減少氧化傷害。

2. 養顏美容
番茄中的維他命C除了可以抗氧化外,還能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並協助鐵質吸收,讓我們維持皮膚健康、呈現好氣色。而不管大番茄或小番茄,水分皆占重量的九成以上,補充水分可以增加體內新陳代謝,協助排出代謝廢物,並避免肌膚乾燥。

3. 控制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
攝取1份(23顆,220g)的聖女小番茄,同時可以補充440mg的鉀,因此聖女小番茄算是高鉀食物(每份可提供>300mg的鉀)。鉀多存在於蔬菜水果類,飲食中攝取適量鉀,可以協助水分和鈉的排出,進而降低血壓。台灣沒有訂定鉀的每日建議攝取量,但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每日攝取3500mg的鉀,可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不過不是人人都適合多吃鉀的!腎臟病患因為腎功能降低,有可能需要限鉀,此時要特別避免攝取高鉀食物(如:番茄)。

4. 其他
有多篇研究指出茄紅素可能有預防前列腺癌的效果,且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減少身體發炎,並與大腦及骨頭健康有關。雖然上述結論都還需要更多實驗做確認,但不可否認的是番茄中的茄紅素確實是個厲害的植化素,值得更進一步探討它與健康的關係。

番茄應該怎麼吃

「番茄的營養我全都要!」想要完整攝取番茄中的營養素,可以把握以下3個原則:

1.要增加攝取茄紅素,應挑選紅色系番茄,並加熱後食用
茄紅素是讓番茄呈現紅色的主因,因此顏色越紅的番茄就會有更多的茄紅素喔!在烹煮加工前,茄紅素主要以反式的化學結構存在於番茄中,這種結構的茄紅素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需要藉由熱處理或是其他加工手法改變此結構,增加人體對於茄紅素的生物利用率。另外,烹調的過程也可以破壞番茄細胞壁,幫助茄紅素的釋出。因此想攝取茄紅素,盡量食用烹調過後的紅番茄。

2.搭配油脂,提高類胡蘿蔔素的吸收
因為茄紅素及β-胡蘿蔔素屬於親脂性的類胡蘿蔔素,搭配油脂攝取可以增加這類植化素的吸收。有研究在統整多項實驗結果後指出,食用番茄的加工食品,若想要達到最佳的茄紅素吸收量,至少需要搭配 10 g油脂,而對於沙拉或生鮮番茄等未煮過的狀態,油脂量可能需要到15 g。

3.想要從中攝取維他命C,應食用生鮮小番茄
番茄除了植化素外,維他命C含量也不低。但維他命C對於光、熱很敏感,又易溶於水,因此過度加熱烹調會使其流失。若是想要透過番茄攝取維他命C,可以選擇以生鮮、未加熱過的形式食用。每100g的小番茄含有43.5mg維他命C,因此生食小番茄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雖然聖女小番茄的茄紅素含量較多,但通常不會使用水果入菜,一方面避免攝取過多糖分,另一方面又怕水果中的維他命C流失,所以在烹調熱料理時可選擇蔬菜類的大番茄,盡量揀選顏色較紅的,搭配油脂加熱以增加類胡蘿蔔素的吸收。而小番茄則可採用涼拌或飯後水果的形式融入飲食中。如此一來,就可以輕輕鬆鬆把茄紅素、β-胡蘿蔔素及維他命C吃進肚!

高雄美濃、杉林、旗山及六龜等地番茄傳出病蟲害及嚴重裂果,一桶桶番茄被倒入水圳丟棄,災損面積寬廣。立委林岱樺今日邀集農委會人員勘查災情,主張農民田間管理並無不當,要求盡速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給予農民實質協助。高市農業局表示,災損認定屬農糧署權責,後續交由相關單位協商及釐清。

美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指出,今年8至9月連續高溫,番茄根系吸收養分不足,植株不易開花著果、抗病性變差,更衍生黃化捲葉及銀葉粉蝨病毒蔓延;10月下旬連續降雨又造成裂果,極端氣候導致番茄損失慘重,農民憂心不已。

上月農改場初勘認定農民田間管理不當導致番茄疫病,初步排除與天然災害有關。今早立委林岱樺會同議員朱信強及農會人員前往杉林及美濃田區會勘,防檢局派員會勘,農糧署無人到場。

農民說,番茄栽種成本高,每分地成本多達15萬,栽種番茄20年,從來沒遇過今年這種情況,五分農地幾乎全部報廢,看著農地番茄一株株黃化死掉,快得憂鬱症。

林岱樺指出,氣候變遷及熱化造成大旗山番茄災損嚴重,今天實地會勘發現田間管理完全沒問題,農委會卻不認定為是天然災害,導致農民不能獲得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若改申請「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補助」,兩者金額落差十倍之多,許多農民貸款務農,資材及物料都上漲,農委會應正視氣候變遷屬於天然災害。

農業局副局長鄭清福指出,今天會勘尚未有定論,須由農委會進一步釐清。立委邱議瑩服務處指出,明天上午10點邀請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市長陳其邁及農業局長張清榮等人到場勘災。

番茄裂果嚴重,農民將受損果實丟棄在水圳內。記者徐白櫻/攝影
番茄裂果嚴重,農民將受損果實丟棄在水圳內。記者徐白櫻/攝影
今早立委林岱樺(右一)邀集農委會等相關單位人員會勘,爭取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記者徐白櫻/攝影
今早立委林岱樺(右一)邀集農委會等相關單位人員會勘,爭取啟動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記者徐白櫻/攝影

高雄番茄因近日氣候異常導致裂果嚴重,農民將受損果實集中堆放。記者徐白櫻/翻攝
高雄番茄因近日氣候異常導致裂果嚴重,農民將受損果實集中堆放。記者徐白櫻/翻攝

年氣候異常,高雄美濃、杉林、旗山及六龜等小番茄產地,接連傳出病蟲害及嚴重裂果等情形,高雄市陳其邁會同立委邱議瑩、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前往美濃勘災。農民嘆「種植番茄多年來,遇上最嚴重的一次災害」且不能只靠補助來維生;青農則盼,相關單位能用科學方法找出原因,並對症下藥,才能永續發展。

今年氣候異常,氣溫偏高,造成高雄美濃、杉林、旗山及六龜等小番茄產地,生產異常接連傳出病蟲害及嚴重裂果等情形,昨天高雄市長陳其邁會同立委邱議瑩、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前往美濃勘災,今中央公告番茄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的好消息,將在明天起到11月21日止,都能讓受災達2成以上的番茄農申請。

農業局統計,高雄番茄種植面積約450公頃,各區種植面積以美濃209公頃最多,其次是阿蓮47公頃、旗山37公頃及杉林34公頃。

因各產區近年陸續反映番茄因9到10月高溫乾旱導致生育異常及生長勢差等現象,受災情況逾2成,經市府向農委會爭取,邀集改良場及農糧署了解高雄番茄災損情形,確認已達現金救助門檻,便立刻向農委會爭取番茄每公頃5萬1千元的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

中央在今天公告,高雄市番茄辦理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從11月11日起至11月21日止,假日也不休息,受理農民申報。

農業局長張清榮提醒,若農民種植番茄且受災損失達2成以上,務必在11月21日前持身分證、印章、農會存款簿及土地所有權狀或土地使用同意書等相關文件,盡速向土地所在區公所申辦現金救助,且假日也照常受理申請。

高雄市美濃區,小番茄種植面積占200公頃。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美濃區,小番茄種植面積占200公頃。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前往美濃區小番茄田勘災。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天前往美濃區小番茄田勘災。記者陳弘逸/攝影

農委會美濃高雄市長農民


高雄美濃、杉林等地橙蜜香番茄因氣候影響發生嚴重裂果及落果,受災農民陳情,民進黨立委林岱樺跨區服務,昨天率先邀農政單位會勘,不過同黨立委邱議瑩也關注災損,今天改找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市長陳其邁勘災,一前一後勘災,衍生「割稻尾」風波。

美濃栽種番茄面積約250公頃,農會總幹事鍾清輝指出,今年8至9月連續高溫,番茄根系吸收養分不足,植株不易開花著果、抗病性變差,衍生黃化捲葉及銀葉粉蝨病毒蔓延。10月下旬連續降雨又造成裂果,極端氣候導致番茄損失慘重,農民憂心不已,其他產區也有類似情況。

林岱樺接獲無黨籍市議員朱信強反映,3日在中央開協調會,農民不滿意捨棄天然災害救助改採「友善環境植物保護資材」方案,兩者金額差十倍之多,林岱樺發文邀農委會派員實地勘查。同時間,邱議瑩在臉書預告,9日要找農委會官員下鄉勘災,消息曝光後,林岱樺原先預計在本月中旬辦理勘災行程提早至昨天,傳出兩人互控「割稻尾」。



綠營立委林岱樺昨跨區邀農政單位會勘,今天同黨立委邱議瑩則找來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陳其邁勘災。

美濃番茄農楊菊蓉說,小番茄正常收成,多半從11月底收成到隔年3、4月,但今年持續高溫,9月中下旬就開始察覺異狀,往年均溫是20幾度上下,但現在溫度仍高居不下,每天盯著氣溫報告都快暈倒。

「種植番茄多年,今年第一次遇到那麼嚴重的狀況」楊菊蓉說,今年的氣候,對番茄生長相當不利,更造成黃化捲葉、裂果,若不立即清除還會引發病蟲害,各種因素也讓收成只剩三成。

高雄青農聯誼會第四屆會長吳星煌說,自身種植番茄逾7年的經驗中,過去損失一成已相當誇張,但今年番茄農損失至少四、五成起跳,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的損害,盼政府除了協助農民,更希望能用科學的方式找出原因、解方,才能對症下藥,永續經營,而非靠拿補助維生。

農糧署副主委陳駿季勘災時說,農委會將會盡速做現勘報告,後啟動天然災害公告。另外,這次氣候異常引發的病蟲害問題,跟過往經驗不同,將會在高屏地區設置長期監測點,透過早期監測提供農民對病蟲害反應。

陳其邁說,高雄番茄種植面積約450公頃,其中美濃占200公頃,其他包括,六龜、杉林、路竹等地,天然災害救助定義上是否符合,農委會會做相關檢討,並依相關規定辦理,市府的部分,包括肥料、資材,農業局會給予專案補助,來減輕農民的負擔。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上午前往美濃區小番茄田勘災。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上午前往美濃區小番茄田勘災。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美濃小番茄農嘆,種植番茄多年,第一次遇到那麼嚴重的損害。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美濃小番茄農嘆,種植番茄多年,第一次遇到那麼嚴重的損害。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美濃區,小番茄種植面積占200公頃。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美濃區,小番茄種植面積占200公頃。記者陳弘逸/攝影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上午前往美濃區小番茄田勘災。記者陳弘逸/攝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