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蒔緣的文章

 飯店教父嚴長壽認為:台灣不該只發展「觀光」,而是應該推廣「旅遊文明」;如果沒有美學、看不到生活文化,充其量只是一個住宿和觀光旅遊的提供者而已!然後加蓋越來越多的收費停車場、蒐羅各地美食的休息站,也或許增加些熱氣球、馬拉松、泛舟的活動商機,再然後呢?

鹿港,一個飽蘊商業、工藝、宗教、藝術、人文、美食內涵的城鎮,可惜多數遊客僅是走馬看花,沒有時間深度探訪;但鹿港是否也應反思,自己能提供的深度文明是什麼?值得遊客無時無刻想來感受與探訪的內涵是什麼?而不是只開闢越來越多的巷弄停車場、不是只彩繪牆壁或者是高掛燈籠呢?



https://udn.com/umedia/story/12749/4972506?from=ddd-umaylikenews_ch2_story

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

2020美濃白玉蘿蔔還有好豆季

 高雄市美濃白玉蘿蔔開始進入產季,美濃區農會與農友再度合作推出蘿蔔田認股活動,民眾可先預訂採收日期與數量,今天起開放民眾認股。美濃區農會指出,蘿蔔單項作物每股700元,蘿蔔加上地瓜的雙作物認購費用是每股1200元,數量有限額滿為止。

白玉蘿蔔屬於冬季裡作,成長天數約45天,許多民眾已經迫不急待頻打電話詢問開放日期。美濃農會指出,以前通常在農民種植作物前開放認購,近年氣候變化大影響作物生長,所以作物狀況穩定後才公布認購資訊,不好意思讓民眾久等了。

美濃農會透過股東會活動號召民眾參與蘿蔔、毛豆與地瓜契作,今年邁入第10年,蘿蔔田有婆婆媽媽快樂田(另有地瓜田)、東慧農場、美濃山下、以撒的田,毛豆有白兔田與喜羊羊農場加入合作行列,蘿蔔與毛豆單項作物都是每股700元,蘿蔔每股約可採收40台斤、毛豆每股約20台斤,開採日期從11月中旬延續至12中旬。

農會指出,股東認購活動主要分成個人股東與企業股東兩部分,詳情可上臉書「美濃白玉蘿蔔及好豆股東會」查詢,或撥打諮詢專線詢問,電話為(07)6831624、0975318392(美濃區農會股東會工作小組)。「2020美濃白玉蘿蔔還有好豆季」活動預定11月14日、15日在美濃客家文物館登場。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地瓜天地

雲林是全台地瓜產量最大的地區,對於雲林囝仔林進誠來說,早年家庭貧困常吃地瓜稀飯,他長大後離開家鄉,才發現「貧窮的滋味」成了懷念的家鄉味。林進誠與糕點師傅創作出地瓜乳酪蛋糕,今年在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爭的比利時國際風味評鑑大賞摘下一星,讓台灣地瓜風味躍上國際。

台灣每5條地瓜 就有2條來自雲林

全台市面上每五條地瓜,就有兩條來自雲林,其中水林鄉是最大產地,坊間企業、通路商或甘藷產業多半與水林農友契作地瓜,連超商知名的烤地瓜都來自水林。

打造「阿甘薯叔」品牌的雲林縣瓊埔合作農場理事主席蘇嘉益說,水林的土壤是砂質壤土,適合種植地瓜,可提高甜度,加上與水稻輪作,在適合地瓜生長的秋天種植,口感鬆軟、甜度高,透過冷藏倉儲的技術,全年穩定生產供應。

林進誠創辦雲林虎珍堂,獲得國際肯定的地瓜乳酪蛋糕,就是以水林地瓜為主要食材。林進誠說,整顆蛋糕的地瓜含量高達50%,為了充分發揮香氣,地瓜清洗後得先烤過,過程不加一滴水,得耗時2天才能讓地瓜與乳酪完美結合。

林進誠說,小時候每天早餐都是地瓜粥,在阿嬤口中地瓜是窮人的食物,即使吃到怕也沒錢換其他食物,國中畢業就離開雲林,到外地求學、工作,但最懷念的竟是地瓜的滋味。

當過藝人助理、流浪教師 中年展開地瓜人生

他在外打拚多年,當過藝人助理、流浪教師、出版社業務等,年近40歲時決定返鄉,愛上傳統的地瓜脆片零嘴,一不小心就吃掉一大包;他納悶地瓜好吃,為何無法登上檯面?水林地瓜產量大,但價格「粗俗」每台斤只值幾塊錢,他暗自動腦要翻轉地瓜的命運。

林進誠與妻子到日本取經,發現日本人把地瓜製成精緻甜點、料理,打開他的眼界;他也發現,日本地瓜沒有台灣水林的好吃,決定動手研發地瓜甜點,有好的原料一定能做出好吃的食物。

甜點門外漢 試做2年才烘焙出傑作

林進誠是甜點門外漢,他與專業的糕餅師傅合作,把到處試吃的心得與師父討論,來回溝通、試做、試吃花了兩年,才研發出地瓜乳酪蛋糕;他強調,地瓜水分多、不易保存,花了很長時間才克服,讓產品保有地瓜香氣,又能與乳酪風味結合。

虎珍堂的地瓜乳酪蛋糕在2016年推出,受到消費者青睞,每月可賣出近千顆蛋糕,許多百貨公司、通路商也來談合作;他今年把水林地瓜製成的甜點,送到比利時參加國際風味評鑑大賞(ITQI),這項評鑑由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鑑所舉行,地點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由歐洲多個廚師協會的200多名主廚、品酒師、專家當評審,依產品風味、品質評分,由高到低給予三星到一星的肯定,又有食品界米其林之稱。

林進誠說,平時地瓜乳酪蛋糕保存期限3天,送去比利時比賽時,因為疫情延誤航班,儘管他有冷藏保存,但評審吃到的已過了最佳賞味期限,最後摘下一星大賞,讓他很驕傲,當年窮人吃的地瓜,如今躍上國際獲得青睞,期待有天能與鳳梨酥齊名,成為台灣另一項美食代表。






北部秋冬時節幾乎看不到地瓜蹤跡,不過在石門山區農事達人陳國志的農場田裡卻還有不少,缺點就是蟲咬痕跡讓賣像不好,不過甜份香氣都相當不錯,喜愛地瓜料理的民眾,可以選擇黃地瓜做料理,做出來又香又甜的可口美味。

石門農事達人陳國志說,現在農場的土地裡還有相當多的台農57號黃地瓜還沒出土,到現在還沒有開挖的地瓜,蟲吃不可避免,賣相不好,卻也因為在土裡熟成時間足,更香甜好吃。

剛出土地瓜的好滋味,農場養的小狗最清楚,直接就在田裡吃了起來,而這些秋冬才出土的地瓜因為賣相不好,農事達人也要來教怎麼料理才色香味俱全,最大的秘訣就是要把蟲咬過的瓜肉削掉,直到瓜肉不再返黒的程度,如此做出來的地瓜料理絕對呈現漂亮的金黃色而且香甜好可口。

石門農事達人陳國志推薦將地瓜磨成泥狀,不加粉、更不加糖,直接在烤熱的鐵板上加油乾煎,一片片金黃色帶有濃濃地瓜香的古早味「蕃薯粿」就完成,另外喜愛地瓜料理的民眾,選擇黃地瓜做料理不僅煎炸好吃,還可以簡單的切塊煮地瓜粥,為白米粥增色、提升口感也提升香氣。











 https://www.tourismfactory.tw/TNFactoryContent.php?id=13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8025/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8025/









早餐市場

 創立30餘年的連鎖早餐「早安美芝城」,此次與鮮乳坊、瓜瓜園合作,以台灣在地的檳榔心芋頭,推出「療芋起司總匯、療芋起司厚蛋吐司、療芋濃鮮奶、療芋三明治、療芋起司三明治、療芋肉鬆三明治」等6款芋泥系產品,預計於10月23日登場。

此次早安美芝城所推出的芋泥系餐點中,選用瓜瓜園所生產的檳榔心芋頭,僅取用中段部位製成芋泥,標榜無添加化學色素及香精,具有細微芋頭顆粒的多層次綿密口感。鮮奶則是使用鮮乳坊許慶良鮮乳,具有純而不膩的天然滋味。其中「療芋起司總匯」以芋泥為基底,搭配新鮮生菜、散蛋與起司,藉由配料與吐司間的搭配,更添芋泥柔綿口感,每份80元。「療芋起司厚蛋土司」,結合半融化的起司及厚度升級的嫩煎蛋,以甜鹹交錯的方式,帶來層次變化,每份70元,僅限65間概念店販售。

使用鮮乳坊許慶良鮮乳製成的「療芋濃鮮奶」散發有自然香甜,還有2顆紮實芋泥球,每杯89元,僅限指定門市販售。除此之外,早安美芝城也另推出3款不定時販售的芋泥餐點。包括鋪滿芋泥內餡的「療芋三明治」,還有芋泥搭配起司、肉鬆等佐料的「療芋起司三明治」、「療芋肉鬆三明治」,每份均為45元。





「早午餐之都,就在屏東!」屏東縣政府去年舉辦第一屆的「屏東縣早午餐生活節」從消息發布後,不到一周搶購一空,也有民眾藉由早午餐辦起同學會,今年更加升級,地點選在有森林裡圖書館之稱的屏東縣立總書館前的大樹下,也將屏東在地食材再提升,從麵包、抹醬到主食,讓大家感受屏東多1度的熱情。

近期南部縣市掀起滷肉飯與肉燥飯的PK,潘孟安說,滷肉飯,肉燥飯是地方庶民經濟縮影,屏東的早午餐可以跟台北的下午茶掀起不同的文化,也可以PK魯肉飯,肉燥飯,歡迎大家感受屏東的早午餐。

屏東縣長潘孟安說,低碳慢活的屏東,屏東縣也是早午餐之都,結合在地小農,不管是有機栽培、無毒等,色香味俱全,屏東的早午餐也走出一條屬於年輕人的路,讓年輕人的創業、創意,從生活到設計,都能獲得雙贏。

「目前全台每年早午餐產值超過2000億元」有超過400家分店的晨間廚房總監黃義升說,過去煎台在前的傳統早餐,油煙味重,開始搬到後方廚房,隨後用瓷盤、餐具擺設,讓享用餐點成為一種服務,這些改變都從屏東開始,他驕傲的說「屏東占居領頭羊地位」。

咕嘰咕嘰的創辦人陳价斌說,屏東有很多年輕人專注自己的信念,全力以赴打造生活舞台。

屏東縣府指出,此次合作的早午餐三大品牌,晨間廚房、咕嘰咕嘰與漫時光,都是屏東在地青年創立,讓年輕人回屏東、到屏東、留在屏東築夢。

「第二屆屏東縣早午餐生活節」將在11月7、8日上9時至12時半舉行,兩天共舉行4場次,一場次提供200份,共有800份,在屏東縣立總圖書館正門前樟樹下舉辦,21日開始販售餐券800份,販售方式及地點可到「屏東縣青年學院」粉絲專頁查詢。



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

紅豆香檬

 近日天氣轉涼,來碗熱騰騰的紅豆湯再適合不過了,不僅暖心又暖胃還可以消水腫,更含有豐富營養價值好處多多,雖說如此,但有4類人須注意紅豆攝取量。

高齡醫學內科醫師傅裕翔在臉書粉專指出,紅豆解便秘、減少失眠且營養豐富,是很好的養生食物,當成下午茶或睡前點心都非常適合,同時羅列吃紅豆4好處。紅豆4大好處:

1.強化肌肉骨骼

紅豆蛋白質豐富,是白米的3倍,有助維持肌肉健康。

2.幫助排便

紅豆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能幫助食物消化,促進排便。

3.豐富營養

紅豆有豐富維生素B1、B2、B6、E,以及鉀、鈣、鎂等微量元素。

4.減少失眠

紅豆中豐富的鎂有放鬆肌肉功效,能對抗疲勞、緩解壓力。雖然紅豆能助人體抗癌、抗發炎、保護心血管、消水腫,甚至能補充孕婦營養,營養價值高、健康又養生,但營養師高敏敏日前在臉書粉專提醒「4類人」應留意攝取量。

其一,紅豆含有鉀離子,「腎臟病友」無法正常代謝,易造成心律不整、四肢無力等症狀;其二,紅豆富含大量膳食纖維、寡糖,有助於排便,但「腸胃敏感」者攝取過多,易造成脹氣不適;「控醣的人」要跟所攝取的澱粉量做代換,才不會碳水化合物過量;最後則是「減脂減肥者」,不少紅豆製品會添加糖,易囤積熱量、體脂肪,建議淺嚐即可。





鼓勵自閉症孩子們勇敢追求天賦,屏東漫時光早午餐、屏東縣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與街口支付,攜手屏東縣自閉症協進會,合推香檬好喝節,邀請自閉症青年畫家小方,在漫時光的外帶杯彩繪「我香檬,我好喝」外帶杯,一同為紅遍日本的屏東香檬農民喝采。

漫時光早午餐建豐總店舉辦小方畫展,展出小方的12幅畫作,包括「開心農場」、「彩虹橋」,也邀請大家實際行動購買小方畫作,復刻畫一幅1千元,屏東縣府社會處長劉美淑也當場認購小方畫作,以行動支持小方的繪畫夢想。

屏東縣自閉症協進會為挖掘學員天賦,成立「星光工坊」培育計畫,擅長繪畫,24歲的小方受漫時光邀約,畫出「我香檬,我好喝」的外帶杯,漫時光共印製6萬個彩繪外帶杯,將在漫時光8家分店使用。

漫時光早午餐創辦人徐皖台說,即日起到漫時光高屏共8家店,可以喝到紅遍日本等國的香檬汁,喝香檬汁在日本、韓國等地已蔚為風潮,因過去到日本旅遊喝到香檬汁覺得驚艷,但台灣缺少推廣,引進屏東酸甜好滋味。

香檬含有特殊香氣且較耐病蟲害特性,管理過程不用施用農藥,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說,香檬富含豐富的維他命C、川陳皮素、橘皮素、橙皮苷等,深受日本人熱愛。

屏東縣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經理邱慈緯說,自閉症畫家小方話不多,「讓畫說話」就像香檬農民,讓產品說話,香檬因沖繩長壽村而引起日本醫學界及學術界關注,成為風行日本的養生飲品與食材調料。



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植物蛋白

 如果為了預防腎臟病,一般大家知道蛋白質不要吃太多,特別是對於腎臟已經相對不好的話,都會建議低蛋白飲食。特別在蛋白質的選擇上更應該選擇「優質蛋白質」,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其實多選擇植物性蛋白,可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死亡風險。

吃素不一定不營養!植物蛋白是很優質

有時候會覺得吃素沒有營養,其實也不會,花蓮慈濟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智賢表示:「反而有些植物蛋白是很優質的,最簡單就是黃豆、豆腐,這類營養就相當於是肉,所以並不會說吃素就不營養。」

圖/Heho提供
圖/Heho提供

如果素食不要過度加工也相關不會那麼鹹、油,也不會有反式脂肪酸,王智賢說:「這類主要油脂都是非飽和性,所以對身體的負擔是比較少,也有些研究指出素食對心血管、腎臟也有幫忙。」

多吃蛋白質能降低12%心血管疾病風險!

《英國醫學雜誌》今年也發表一項新的研究期刊,團隊用32年一共分析715,128名參與者,發現食用植物蛋白的人,比起食用動物蛋白的人,整體死亡率降低8%,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更可以降低12%。

會有這些的結果,研究人員推測:「植物蛋白能改善血壓、膽固醇和血糖水平,這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臟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因此能幫助降低死亡率的風險。」過往認為動物蛋白質攝取過多,反而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這可能歸因於動物蛋白質中甲硫氨酸的含量過高,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支持現在提供的飲食建議,就是要增加一般人每天攝取的植物蛋白量。」

目前常見的植物蛋白質包含三大類:

●穀物堅果:花生、葵花籽、藜麥

●豆類:大豆、鷹嘴豆、毛豆

●蔬菜類:花椰菜、蘆筍、菠菜

由於這類植物性蛋白中,也包含人類所需要的胺基酸,只是穀類、乾豆、堅果類所含的磷與鉀都偏高,建議選用時也要多留意。

部分營養改換成植物蛋白就可以!

但蛋白質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要素,缺乏蛋白質會表現出肌肉無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狀,但過度食用反而增加腎臟負擔,選擇優質的蛋白質對於身體健康一定更有幫助。

而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建議,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大約是1公克/每公斤體重,佔每天攝取熱量的10~20%。而研究團隊觀察到,每天只要攝取3%的植物蛋白,就有可以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所以只要將三餐中其中一餐的一塊肉換成2塊小豆干,或是一杯豆漿,其實就有這樣的效果。


屏東縣社區總體營造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每年舉辦社造走讀體驗,串連社區、文資景點及文化館舍,今年帶領遊客朝聖沿山公路教堂,包括石砌的新埤玉環教堂,與因金曲獎爆紅的泰武鄉佳平法蒂瑪聖母堂,接下來將走訪半島生態社區及半島歌謠祭,讓各地民眾感受尋旅屏東的文化魅力。

屏東縣府文化處指出,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工作的社區組織、民間團隊等單位將傳統文化與生活套入社區遊程的規畫中,讓社區小旅行不再只是旅遊,而是「在地文化與生活價值的體現」。

屏東縣政府從5年前開始推動社區走讀,每次推出幾乎秒殺團,今年社造走讀心體驗推出「可可樂。搶孤趣」、「夢迴八瑤灣」、「原民聖光」、「一夜。干不乾」、「部落探秘」、「半島謳歌」等路線,每條路線都秒殺額滿。

「原民聖光」帶領遊客實地走訪沿山公路周邊教堂,邀請《杜神父與他的12座教堂》一書作者江敬業擔任導讀人,江敬業鉅細靡遺介紹教堂的特色,最後以玉環石頭教堂作為行旅最美麗的句點。

參與多場不同走讀體驗的楊宏鈺是金門人,目前住高雄,他說,參加文化行旅有別於一般旅行社安排,在地社區居民的導覽解說更能了解社區人文與私房景點。

文化處表示,經修復後的玉環教堂,即日起在教堂旁的中山堂辦理「玉環天主堂 摺紙與石頭-林邊溪畔的傳奇」展覽,每逢星期六、日或連續假日期間上午9時至下午4時開放參觀,希望讓大眾認識玉環善牧教堂的傳奇故事。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隔夜菜

藝人錦雯的媽媽日前因為吃了「隔夜菜」食物中毒就醫,差點引發敗血症。

許多老人家都很節儉,對於吃不完的剩菜剩飯往往不肯倒掉,就成了「隔夜菜」或「隔夜飯」,一旦保存不當,容易孳生細菌、毒素,甚至產生致癌物,且不斷加熱再吃或復熱溫度不足,對抵抗力弱的長輩、腸胃功能不佳者的健康危害甚大。

冷藏、復熱 溫度夠不夠

幾乎每個家庭中都有冰箱,不只老人家,多數人都以為把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放進冰箱保存就可以安全地取出、復熱後再食用。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如此處理隔夜菜的作法,食安的疑慮很高,若是隔夜菜保存不當,例如冷藏保存溫度不夠、復熱溫度不夠等,恐遭細菌汙染,吃下肚後,易引發腸胃炎、食物中毒、腹膜炎、菌血症、敗血症等問題。

「不建議吃海鮮、半生不熟的蛋、葉菜類等隔夜菜。」黃淑惠解釋,吃剩的魚蝦等海鮮不耐存放,裂變快,易產生細菌、毒素;太陽蛋、溏心蛋等半生不熟的蛋,若蛋切開了當餐一定要吃掉,以免孳生細菌;吃剩的隔夜葉菜,再加熱會釋出亞硝酸鹽,若又吃下蛤蜊、透抽等含胺類食物,容易產生亞硝胺致癌物,易食物中毒,也易致癌。

紅燒肉、滷肉、魚肉、蔬菜、米飯等是家中餐桌上常見的「剩菜剩飯」,但常有亞硝酸鹽過量、鈉含量過高、細菌孳生等問題。黃淑惠強調,其實吃不完的剩菜剩飯有一定的保存方法,以及復熱的原則也必須注意,才能減少營養素的流失,更能避免病菌、致癌物的產生。

飯菜上桌兩小時內該吃完

剩菜保存處理原則 製表╱黃妙雲
剩菜保存處理原則 製表╱黃妙雲

一般煮好的飯菜上桌後兩小時內就該吃完,黃淑惠指出,如果吃不完變成剩菜剩飯,可以放入保鮮盒密封好,再放到冰箱保存、冷藏溫度至少在4℃至7℃間,避免細菌、致癌物質產生。

黃淑惠說,不少人會將隔夜菜自冰箱取出加熱「有熱就好」,但復熱溫度不夠並無法將孳生的細菌殺死。建議隔夜剩菜復熱時,復熱食物的中心溫度須達到65℃至75℃。

不斷烹調 營養成分流失

事實上,如果剩菜剩飯保存不當、又不斷加溫烹調,食物營養成分會流失。

黃淑惠強調,葉菜應該每一餐都新煮,吃不完就倒掉,尤其吃剩的葉菜再經加熱後,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及C會流失;魚肉類反覆加熱後,肉會變硬、鈉含量高,就不易消化,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也可能致癌又傷身。





 近日看到好多例吃隔夜菜食物中毒的案例,不只是拉肚子,甚至還引起腎衰竭,讓人覺得好可怕,但是很多人都是在晚上做好明天要吃的便當,隔夜便當會不會危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教您這樣做,不怕隔夜便當出問題。

31歲壯男吃隔夜菜引發急性胰臟炎險喪命、藝人錦雯之母節食吃隔夜菜食物中毒差點敗血症,最近有好幾例吃隔夜菜食物中毒的案例,讓許多在前一天晚餐時幫小孩順便留下菜餚裝便當的媽媽好心驚,擔心隔夜便當也可能發生危險。譚敦慈自己幫兩個兒子從小孩帶便當到高中,從來不怕食物出問題,而且還更體會家中的溫暖,她的備餐祕訣全公開。

隔夜菜之亂主要是「細菌污染」

譚敦慈說,隔夜菜會引起食物中毒,主要是因為細菌污染。她指出,曾有研究說,菜煮好兩分鐘就開始有細菌了,當食物處在攝氏6、70度的溫度下,細菌每小時增加8倍,放得愈久、細菌孳生愈多,多了就會引起食物中毒。

所以要避免前一天裝的便當產生細菌,重點是煮好後就要先裝便當,而不是吃完後再把剩菜裝進便當。而便當裝好後只要摸便當盒感覺不燙手,就要趕快放到冰箱,讓食物溫度快速降下來,避免食物處於容易孳生細菌的溫度下,第二天帶到學校蒸,就不會有食物變質的問題。

少帶綠色蔬菜

雖然一般都說深綠色蔬菜最健康,但是譚敦慈認為,綠色蔬菜不適合帶便當。一來深綠色蔬菜放涼再蒸,會變黑黑的,影響口感和賣相,看了讓人沒胃口,二來深綠色蔬菜生長需要吸收環境中的氮肥,會產生硝酸鹽,亞硝酸煮過,第二天蒸便當再加熱會轉化成更多可能致癌的亞硝酸鹽,所以她建議便當菜應該選擇不易變色的蔬菜,她建議選擇白色的蔬菜和根莖類食物,綠色蔬菜在家直接吃多一點就夠了。

這些菜不要打包

另外也有人吃完大餐,剩下很多的餐廳大菜沒吃完很可惜,會把吃不完的桌菜打包回家。譚敦慈提醒,餐廳大菜打包要有技巧,以下這些菜最好不要打包比較好:

1.魚蝦貝類:魚蝦貝類很容易帶有海洋弧菌等細菌,蛋白質放隔夜也易形成有毒的亞硝胺,所以最好當餐就吃完。

2.冷盤菜:冷盤拼盤雖然很好吃,但是這些菜都已經煮好、放涼又冰過,離起鍋的時間很久了,再帶回家細菌增生更多。冷盤食物再加熱也會走味不好吃,引起食物中毒的風險增加。

打包菜馬上冰、吃前充分加熱煮沸

譚敦慈提醒點菜一定要適量,最好全部吃完。如果是桌菜,本來該到的人沒出席,勢必會剩菜,最好在吃以前就先包起來。例如12人的菜有兩個人沒到,請服務人員先把兩人份包起來。如果是吃完才發現有剩,有湯汁的食物最好把固體食物撈起就好,不要留湯汁,帶回家要馬上冰起來。

打包菜最好第二天馬上吃完,吃以前要加水充分煮沸加熱,至少煮5分鐘。譚敦慈提醒千萬不要偷懶用微波加熱。因為微波加熱是利用食物的水分子撞擊產熱,並不能殺菌,只有充份煮沸才行。但是有些食物中毒,是細菌產生的毒素引起,加熱雖然可殺菌,但無法消除毒素,所以無論在家吃或餐廳吃,最好定量、當餐吃完。

根據《 中國報 》報導,大陸陝西省西安市一名32歲男子曾春,在2017年某日突然嘔吐、噁心,膽汁和胃酸全都吐出來讓他全身毫無力氣,於是他就趕到醫院就診,當時醫生推測他是吃了冰箱內的剩菜剩飯才出現中毒症狀,導致急性胰臟炎和腎衰竭以及肝功能損傷。對此,西安市西京醫院的醫生也提醒,隔夜飯菜會造成微生物變質,導致食物產生質變,再來就是亞硝酸鹽增多,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所以他建議要把剩下的飯菜提前分裝,放在玻璃容器內,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把隔夜菜加熱到攝氏100度,並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

另外,他也警告有5種隔夜菜千萬別吃,分別是隔夜的海鮮、綠葉菜、未熟雞蛋、蘑菇和滷味。


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木瓜

 

台南市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西側舉辦,今天在山上淨水池好漢坡辦宣傳記者會,展示木瓜等山上在地特產、中華醫事科大校長孫逸民介紹校方為這次活動製作的木瓜特色點心,歡迎各地民眾18日來山上體驗木瓜產業特色。

木瓜節以「山上頂瓜瓜」為主題,結合地方觀光資源,規畫水道階梯登頂、水果創意美食、古早味料理、山上輕旅行、親子闖關、水果拍賣會、摸彩等多項精彩活動,現場還有木瓜剉冰跟芒果冰讓大家品嘗。

山上區長余基吉表示,木瓜雖然是長年生水果,但秋天是最好吃的時候,現在也是遊山玩水的好時候,木瓜節希望帶大家一起來吃木瓜剉冰、木瓜冰棒,呷便宜的水果,除了木瓜外更有當地芭樂、鳳梨、香蕉、火龍果、酪梨等鮮甜多汁鮮果販售,另外更可品嚐到當地社區媽媽的庶民美食以及府城知名小吃,要與現場的民眾一起來歡樂,在地企業亦提供多樣摸彩品,第一特獎有宏佳騰機車及高級電器用品等近30樣獎項,邀請大家18日前來山上,走訪木瓜的故鄉,來趟好山好水的水博館巡禮,體驗屬於山上農村文化及風情,詳情可在山上區公所網站上查詢。

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台南是台灣木瓜第二大產區、今天展示的木瓜有的都比他的頭還要大,品質第一;感謝在地企業捐贈豐富的獎品回饋當天參與民眾。尤其歡迎外地遊客利用白天時間來,順道去附近的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館等等周遭景點遊玩。

農業局表示,大台南農產品豐富,每區都有特色水果分布不同季節,山上區木瓜頂瓜瓜產業活動,除了行銷在地水果外,更有知性的花園水道博物館,讓更多遊客能在假期體驗農村文化,推薦喜愛低碳慢活旅行遊客,可選擇山博行公車一日遊行程,走訪大內南瀛天文園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左鎮化石園區,來個山上農村輕旅行、好山好水好好玩。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台南山上區「山上頂瓜瓜、木瓜產業文化活動」18日登場。記者周宗禎/攝影


「2022山上區木瓜節產業文化活動」今天在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西側停車場舉行,市長黃偉哲、農業局長李建裕、山上區長余基吉等地方人士揭幕,並現做木瓜牛奶行銷「山上頂瓜瓜」、歡迎大家來山上體驗農村之旅。

黃偉哲表示,很高興山上木瓜節活動邀集在地農友販賣自種水果與農特產品,期望扶植小農與在地農業發展。來山上區旅遊,可吃到在地當季水果,搭配農村小旅行,歡迎市民及各地民眾來體驗山上農村文化,順道來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走走,也多多購買新鮮水果,一起帶動小農經濟。

山上區公所表示,山上區鄰近南科,目前南科產業持續升級與蓬勃發展,外溢效應也開始帶動不少在南科園區上班的年輕族群搬來居住,期待未來能成為人文宜居小鎮。

區長余基吉指出,目前山上木瓜種植規模約50公頃,還盛產其他水果,包含鳳梨約200公頃、芒果約120公頃、芭樂約70公頃、香蕉約30公頃、火龍果約10公頃、酪梨約70公頃;這次活動有小農市集、府城美食、水果拍賣會,讓民眾買到產地直銷、便宜新鮮的水果,也邀請中華醫大產學合作,展現一系列鮮果創意料理,研發媲美芒果冰的木瓜冰棒,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打造山上水果好甜品牌。

他說,除了精彩節目表演,還有壓軸的摸彩,大獎有電視機、冷氣機、腳踏車等近30樣獎項,其中頭獎是宏佳騰市價約近8萬元的摩托車,感謝轄區機關、社區、宏佳騰機車、森霸電力豐德電廠、冰點公司、亞獵士公司、中油豐德供油服務中心、山上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等在地企業對活動大力支持,共推疫後山上觀光旅遊發展。

台南山上木瓜節熱鬧,巿長黃偉哲邀大家來趟農村體驗之旅。記者周宗禎/翻攝



雲林縣林內鄉農會今天舉辦年度盛事「木瓜節」,推銷自有品牌「紅透台灣」主力農產品木瓜,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一口氣購買400箱拉升買氣,隨後頒發今年「木瓜王」,由去年得主李樹勳蟬聯,熱鬧喜慶中,來自北部的「玩風樂團」也高唱自創曲紅透台灣送給農會。

農會昨天舉辦木瓜評鑑,有50件參賽,果實大小、果形、顏色、風味、口感、水分、甜度、產銷履歷均是評分項目;總幹事黃國洲說,今年雨水充足,雖開花期遇雨,又天氣炎熱影響產量,不過品質更甚,最高甜度15.7,平均則有14、15度。

52歲李樹勳7年前棄商轉農,受身邊親友影響,投入木瓜栽種,從最初的門外漢,一路向其他果農請教、上課進修精進栽種方法,二度獲選林內木瓜王。

李樹勳感謝農會輔導,包括生產履歷、減少施肥與減少農藥等,近年也施行無農藥防治,對自產木瓜相當有信心,去年、今年都是木瓜王,他始終保持平常心,能連莊直呼「真開心!」

由農委會前主委林享能、前交通部長陳世圯、高速公路局前副局長吳木富、行政院主計處前組長李茂基等16人,在玩風樂團團長林新忠帶領下,今天風塵僕僕至林內鄉演奏薩斯風,帶來多首經典曲及自創曲,精彩表演,台下掌聲如雷。

玩風樂團顧問、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教授林如森說,該團最高齡87歲,平均年齡80歳,最大特色是成員均是從中央政府退休的官員,且都有街頭藝人證照,他們退休後回歸生活,活到老、學到老,自娛娛人,分享美妙樂章,精神令人感動。

雲林縣林內鄉農會「紅透台灣」木瓜紅甜可口。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縣林內鄉農會「紅透台灣」木瓜紅甜可口。記者陳苡葳/攝影
玩風樂團團員均是從中央政府退休的官員,每個人都有街頭藝人證照,今天受邀到林內木瓜節演奏薩克斯風,博得滿堂彩。記者陳苡葳/攝影
玩風樂團團員均是從中央政府退休的官員,每個人都有街頭藝人證照,今天受邀到林內木瓜節演奏薩克斯風,博得滿堂彩。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林內「木瓜王」由去年得主李樹勳(右)蟬聯,副縣長謝淑亞(左)頒獎祝賀。記者陳苡葳/攝影
雲林林內「木瓜王」由去年得主李樹勳(右)蟬聯,副縣長謝淑亞(左)頒獎祝賀。記者陳苡葳/攝影




南投縣名間鄉青農林浚宇以友善耕作經營農業,靠網式克服木瓜栽培最大難題輪點毒素病(PRV),栽培的4分農地木瓜全部經過產銷履歷驗證,更獲得「111年度產銷履歷達人」,多年辛苦耕耘付出,收穫最甜蜜成果。

林浚宇因為父母年齡漸長,且農村人力不足,幾年前回到名間鄉,接下父親的重擔,當起青農。他說,務農並不輕鬆,但兒時在稻田中奔跑、看到農作物成長到收穫,都是美麗的回憶,雖然工作辛苦,但他覺得辛勤付出相當值得。

身為農二代,林浚宇將新技術和效率和農耕結合,也致力提升農產品質,讓農業朝友善環境和高品質發展。歷經十多年努力,他參與農業技術進修,進修,並以溫室與網室取代農藥防治病蟲害,還擔任產銷班長,帶領其他農友取得吉園圃安全標章。

南投縣農業處說,林浚宇耕種的4分農地全都有產銷履歷驗證,除了固定通路外,他去年以「Papaya投家」個人品牌在網路行銷,並獲得「產銷履歷農產品包裝改善及行銷獎勵」補助,近日更獲選「產銷履歷達人」代表南投農業的創新和品質提升,獲得農會、農改場和消費者肯定。

林浚宇表示,種植木瓜最大問題是「輪點毒素病」,他採用網室落實友善耕作,符合產銷履歷農產品台灣良好農業規範。並導入科技半自動化灌溉管理,滿足木瓜生長需水量,也節省成本、增加產量,一舉數得。

林浚宇(右)以友善耕作栽培木瓜,網式木瓜也成為學生認識新農產的最好教室。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林浚宇(右)以友善耕作栽培木瓜,網式木瓜也成為學生認識新農產的最好教室。圖/南投縣政府提供


中醫認為春天「主升發」,夏天「主生長」,也就是說,時序進入春暖花開的春天,正好是萬物上升、發展的時機,對生物的生長發育最有幫助。一年四個節氣中,人與動、植物的成長是最快速的季節,也是動植物的生機最蓬勃發展的時節,正是春、夏兩季。

中醫認為,春天屬肝,也就是說,春天對應的五臟是肝,而「肝藏血」、「肝主筋」,肝具有貯存血液及調控血量的功用,它就是一種人體的重要資本。肝血一旦不夠,儲存及調度不及,人體的筋與肉就會失去血本,筋膜會歪斜移位,筋肉會變得缺乏彈性,骨骼與關節會變得僵硬,無法伸縮自如,脊椎無法昂揚挺立,各種因為姿勢無法正確挺立而引起的骨節滑脫、神經壓迫、臟腑下垂、移位等病症都會相繼產生。所以,想要固骨本,好好利用春天補肝強肝,濡養筋骨,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獲得最好的效果。

春天轉骨增高必喝:青木瓜君子湯

材料:西洋參、白術、茯苓、灸甘草、紅棗、枸杞、陳皮、山藥、黃耆、芡實、青木瓜。

製法:

1. 將西洋參、白術、茯苓、灸甘草、紅棗、枸杞、陳皮、山藥、黃耆、芡實等中藥材與青木瓜一同熬湯。

2. 可以依據家庭成員的需要,燉煮至青木瓜脆甜、或軟爛為止,放入調味料時不宜太鹹,進補仍以清淡為宜,每週可食用二、三次。有什麼好處

★ 中醫認為春天的季節屬「肝」屬「木」,所以春天的長高飲食湯藥必須注重「平肝息風、滋養肝陰」,中藥用山藥、紅棗、枸杞等。春天正是一年的開始,所以飲食必須「扶助正氣」,中藥材以補中氣的四君子湯為主。

★ 食材以青木瓜為主,性質平和的木瓜在中醫的「五味」中屬於「酸」,而酸的性味特別能夠平抑亢盛的肝氣,所以中醫拿木瓜來平衡、抑制肝的火氣、舒展並靈活筋骨、活化氣血通道、軟化血管、降低血管中的壓力。因為它對人體有數之不盡的良好功用,對人體可謂百益而無一害,所以中醫稱它為「百益果王」。

★ 木瓜除了含有十多種氨基酸、胡蘿蔔素等營養,其中對健胃整腸最有用的是木瓜鹼、蛋白酶、凝乳酶。這種乳狀液汁中具有「木瓜酵素」(papain),還沒有成熟的青木瓜含量最豐富,比已經成熟的紅木瓜高出2倍。這種酵素能夠有效分解蛋白質,吃進人體的蛋白質能夠透過這種酵素的分解,充分被人體所利用,它對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腸胃炎、胃痛、痢疾等腸胃道的疾病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

★ 木瓜蛋白酶還能調節、促進胰腺分泌胰液,可以整腸並幫助消化,防治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腸胃問題。木瓜中還含有具備多種生理活性的齊墩果酸,能夠降血脂、抑制細菌、抗發炎等作用,能修復壞死組織,加速肝細胞再生,所以木瓜也是很好的護肝食物。此外,木瓜中的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48倍,還能抑制亞硝胺的合成,防止致癌物在人體產生作用。本文摘自《給孩子的轉骨增高黃金術:轉骨醞釀期╳黃金期╳補強期,把握機會,逆轉人生!》/寧小舒(中醫博士、蓮樺中醫診所新聞發言人)、蓮樺中醫團隊審訂/資料夾文化



高雄木瓜栽種面積位居全台第四,今年夏天多項水果盛產,木瓜價格同樣受影響,近來美濃農會品牌木瓜與超商、連鎖超市合作都有不錯成績。高雄市長陳其邁今早到美濃木瓜園參觀,並表示,台北市希望廣場(農產直銷市集)人山人海,有意在大旗美或市區覓地興蓋,方便消費者購買優質農產品。

市府農業局指出,高雄木瓜產量約占全台一成,以美濃、六龜、杉林等地為主。美濃農會以「月光山」品牌行銷木瓜,在全家便利商店推出方便食用的即食水果盒,另有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與瓜農合推「二代木」木瓜在全聯獨家販售,每週出貨1000粒,市場反應良好。

今早,市長陳其邁到高雄農場附近果園關心木瓜產銷情況,旗美區市議員林富寶、林義迪與朱信強全到場。產銷班長曾文秋簡介說,二代木木瓜便是老欉主幹旁側芽長出的果實,保有與老欉木瓜相同品質,果樹也更容易吸收養分及水分,採果方便、降低颱風影響。

台北市設立假日農民市集,交通十分便利,拉近消費者與產地距離。陳其邁表示,北市希望廣場人山人海,希望農業局在國10末端或旗美地區找尋合適場地,或考慮在市區興建農產直銷市集,方便消費者方便購買優質農產品,也讓農民與消費者拉近距離,落實地產地銷。




高樹果農陳聖明(49歲),2004年返鄉幫忙長輩種木瓜,由於沒有種植經驗,便到改良場、農業大學上課,並以所學的無農藥草生栽培與光合菌栽種,同時也注重果園的布置,不僅讓果園整齊美觀,也讓木瓜生產穩定,廣受消費者青睞。

陳聖明過去原本在傢俱工廠工作,又於公司不敵外國進口業績下滑,於是在父親的建議下,他返鄉幫家人種植木瓜。沒有種植經驗的陳聖明,所有務農技術必須從新學起,因此,主動到改良場與屏東農業大學上課。

透過參加各種農業課程,陳聖明以無農藥草生栽培來栽種,同時配合光合菌幫助木瓜成長,幾使遇到連日豪雨,木瓜的「水傷」也較其他果農輕微,不僅如此,種出來的木瓜,也在市面上獲得食用安全、健康與美味的評價。

本身對繪畫有興趣的陳聖明對果園布置也相當講究,他在每棵木瓜樹矮化處理上,都會將莖部切開,讓樹幹倒伏的方向一致,更透過種植管理讓樹生長大小一致,不僅外觀整齊美觀,還便於採收。

陳聖明指出,木瓜平均一周採收一次,雖然氣候會影響產量,但仍可透過種植技術來克服,且目前種植出的木瓜,果實更甜美,受外界好評,光以宅配銷售,就經常忙到不可開交。

另外,陳聖明與妻子廖芹英,也學習農產加工技術,透過烘焙製作木瓜乾、檸檬乾、蜜棗乾等無添加材料,不僅增加收入,且獲得許多消費者青睞。

陳聖明表示,務農的收入並不輸給上班族,且即使非農業科班出身,仍可多方學習新的種植技術,只要用心經營,不僅能種好農產品,還能從中獲得成就感。